站在对韩开放最前沿

来源: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2018-10-18 14:14:53
分享

威海新闻网10月17日讯 (记者 王玲)在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征程中,威海不断抵达一个又一个光辉的彼岸。

从开通“金桥”轮、举办中韩经贸洽谈会,到与韩国大规模发展加工贸易,再到成功创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威海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始终走在对韩开放前列,发挥着重要的窗口作用、试验作用、排头兵作用。

对韩开放,如同一根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杠杆,让威海在对外吸收融合中舒展开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发展姿态,张扬着开放、包容、多元的城市色彩,筑牢了桥头堡。

站在对韩开放最前沿

今年9月,升级换代的“新金桥7”轮正式启动运营。由此,威海至韩国仁川的航程进一步缩短至10个小时,实现了中韩之间邮轮“夕发朝至”的愿景。 威东航运供片

架起“金桥”

拉开中韩合作的开端

威海与韩国,隔海相望。

一直以来,凭借着与韩国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威海解放思想,打开眼界,顺势而为,不断增创开放前沿的优势,将区位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成就了从一个滨海渔村到现代城市的跨越。

1987年,国务院批准威海成立地级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一切政策。此时改革开放已是第9个年头,沿海开放城市达14个,他们招商引资、开发开放如火如荼,而“威海的对外开放还未破题”。

方向在哪?审视自身,威海的决策者意识到,刚刚起步的威海要尽快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就必须大做韩国文章。“借韩兴威”的战略构想逐渐成熟。

1990年9月15日,从韩国仁川出发的“金桥”轮缓缓驶来,将123名韩国客人送到这个只有32辆蓬布三轮车、捆着废旧轮胎做码头护舷的滨海小城里。

这是中韩海上的第一条通道,从此拉开了中韩合作的序幕,也打通了威海通往世界的窗口。海外媒体曾这样评价:“中韩海上航线的开通,意义难以估量。”

可以说,“金桥”轮的开通,成为威海开放型经济的里程碑。搭乘这架“金桥”,威海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迅速打开了对韩开放的新局面。

威海提出对韩经贸“五个一”的思路,即实施一个战略:“借韩兴威”战略;办好一个通道:威海——仁川海上黄金通道;搭好一个舞台:中韩经贸洽谈会;建设一个基地:韩国在境外的加工装配、观光、度假、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优化一个环境——仿真式投资环境。

随之,韩资企业接踵而来,令人始料未及。统计显示,“金桥”轮通航前,威海只有3家中韩合资企业,至1993年8月底,韩资企业已达100多家。由于这些企业大多从事来料加工,对船期要求严格,“金桥”轮以其最短的航线和运输及时的优势,成为这些企业货物运输的最佳选择。

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从此,中国与韩国在诸多领域的合作全面展开。凭借地利之优势,威海对韩贸易与合作大步发展。

1993年,威海争取国家批准,获得中韩经贸洽谈会举办权,自此一办就是八届,奠定了威海对韩经贸“桥头堡”的地位。

自2001年7月起,威海又相继在韩国举办(汉城)威海投资贸易洽谈会、(釜山)威海投资环境说明会等,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与此同时,威海对韩招商深入推进,在韩国设立招商办事处,全力构建对韩招商网络;从活动招商到以商招商,从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到文化招商,多层次、高频率的对韩招商取得丰硕成果。

为增创对韩开放新优势,威海主动走出去,积极引进来,广泛参与经贸合作,引进了先进设备和管理技术,扩大了与韩国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逐渐成为韩国在华投资的重要聚集区和韩国商品集散地。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2月21日,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在威海港开通。这是我国首例与周边国家开展的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项目,威海港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开通陆海汽车货物运输项目的试点口岸。一年后,龙眼港、石岛港也在全国率先尝鲜陆海联运,架起了我市对韩开放的“海上高速路”。威海对韩经贸“桥头堡”的地位更加稳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