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4日,“云话山东”系列外宣活动第六期“服务企业走出去 推动外贸上台阶”专题活动在济南、淄博开展。由中央驻鲁媒体及省、市级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实地走访两地六家企业,探索山东企业外贸转型升级新密码。
采访团先后实地调研济南鸿天服装、济钢集团、济南森峰科技、淄博领尚琉璃文创园、淄博汉青国瓷、淄博大染坊丝绸六家企业,详细了解企业在转型升级、产品研发、外贸拓展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规划。
智能驱动 引领制造升级迈向全球
“我们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在全球布局生产基地,自研ERP、MES系统,引进3D CLO技术,将传统流程升级为智能化管理,以科技创新驱动行业变革。”山东鸿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监于津介绍,该企业开发的云集成平台已实现从布料采购到成衣出厂的全流程溯源,成为企业出海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作为激光全产业链发展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济南森峰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掌握多项核心技术,集切割、折弯、焊接、熔覆、自动化、新能源、数控机床于一体。该公司在2007年便正式布局全球市场,凭借全产业链差异化布局、优质完善售后服务和强大产品交付能力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国内国际营销中心总监王超表示:“全球制造业升级和激光技术更新迭代为我们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未来我们会积极开拓激光焊接设备、激光熔覆设备以及智能制造生产线等其他产品的下游应用场景和细分市场。”
文化赋能 助推传统产业走出国门
“我们是贴花标准起草单位,相比传统的陶瓷上色,贴花工艺更耐高温、做到不褪色不掉色。”淄博汉青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少晨介绍一套被命名为“梅子青”的餐具时这样说。碧玉青竹、梅兰竹菊、国色天香……这个成立于2007年,集骨瓷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营销为一体的企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相融合,坚持自主研发和不断创新,目前正积极拥抱国际市场。
同样以文化赋能打开国际市场的还有淄博市淄川振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这个始建于1988年的企业,正将“文化赋能与民族特色”作为出口国际市场的重要经验。公司副总经理伊海富介绍说:“我们正以‘文化融合’破局,如为意大利客户打造的抽象派琉璃摆件深受当地国家民众喜爱;为沙特客户设计的民族风格茶具、挂件成为上流社会的畅销品。未来我们将深化与欧美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技术、设计领域的合作,让中国琉璃艺术成为连接世界的文化纽带。”
谈及企业出海的竞争力,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新昌表示:“品牌的发展要有自己的特色,没有文化的品牌难以长久。我们结合齐鲁文化、古商城文化、陶瓷文化等,深入挖掘中国丝绸传统文化,运用织、染、印、绣等新型技术,实现了产品由工艺品向艺术品的转变,在国内市场上独树一帜,让品牌出海更具文化影响力和持久力。”
转型升级 激活传统产业制造新动能
2022年以来连续3年成功跻身中国企业500强,2024年完成国际业务总额267亿元……济钢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第一批地方骨干钢铁企业。2017年,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国家去产能政策,济钢集团安全关停全部钢铁产能,开启转型升级发展道路,形成以 “产城融合、跨界融合” 为主线,以空天信息、高端装备及新材料制造、产业服务为主的三大产业体系。
转型升级以来,大宗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成为济钢集团的重要业务之一。“我们抢抓二手车出口的市场机遇,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业务资质办理和业务落地创效,历经一年的市场深耕,已拓展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多个非洲国家出口市场,2025年前6个月出口二手车600余辆,较 2024年全年出口量实现翻番。”济钢供应链公司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郑佳表示。除了增设迪拜、俄罗斯等6个海外办事处,济钢也在不断创新营销模式和合作模式。“我们采用战略合作与自主运营结合模式,斩获塞尔维亚结构项目订单1518吨,目前济钢方矩管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法国、澳大利亚、土耳其等20多个国家。”济钢型材公司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副经理(主持工作)常大勇说。
“云话山东”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委网信办、山东省商务厅、山东省侨联等组织开展的一项机制化、品牌化外宣活动,旨在深入山东省重点外贸企业,通过“案例挖掘+政策宣讲+国际传播”三位一体模式,展示山东外贸新成就,助力全省外贸企业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赵瑞雪|郑历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