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职业学院:构建“全链条”就业生态,助力毕业生“职”通未来

济南职业学院:构建“全链条”就业生态,助力毕业生“职”通未来

来源:海报新闻 2025-05-28 09: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刷脸一键投递简历,AI模拟面试实时打分,VR沉浸式体验职场……”在济南职业学院新建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内,2025届毕业生张晓蕾正通过智能设备完善求职材料。这座占地1170平方米的“就业服务综合体”,配备AI面试训练亭、刷脸求职一体机等14个功能区,年服务学生超3000人次,成为山东省首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赋能试点标杆。

在济南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学生正进行职业测评

数智赋能、校企协同: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2025年,济南职业学院成功入选山东省“数智就业”服务区试点建设单位,探索就业服务新模式。“过去投简历像‘撒网捕鱼’,现在数智平台能精准锁定目标岗位。”中心内设的AI面试训练亭内置千余种岗位模拟系统,学生可反复打磨面试技巧;刷脸求职一体机与支付宝大数据联动,实现智能简历匹配;沉浸式职业体验VR设备则让机械专业学生“穿越”到智能工厂,提前感知工业4.0场景。

过去一年,济南职业学院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42场,联合比亚迪、中核集团等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在比亚迪济南弗迪电池工厂,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通过“双导师制”参与动力电池模组装配实训,毕业后可直接上岗。

双选会现场

这一成效得益于学院独创的访企“三拓一引”专项行动。2024年,学院对接济南市“13+34”产业链群,开拓实习实训基地23个,与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4个。通过“百千万”工程(百家名企、千个岗位、万名学生),累计服务毕业生超1.2万人。

“与此同时,各二级系部结合专业特点,匹配学生求职需求,持续举办线上线下形式不一的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会。做到了月月有专场、日日有招聘、时时有服务。”济南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主任鲁孙林介绍。

精准帮扶、动态跟踪:织密就业保障“安全网”

针对脱贫家庭、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学院建立“一人一档”帮扶台账。2024届毕业生李阳在导师指导下,通过“特岗计划”入职章丘区乡镇技术推广站。“学校不仅帮我修改简历,还联系企业安排模拟面试,最终在5个offer中选择了最适合的。”李阳说。

为确保就业数据真实有效,学院组建核查专班,全年开展四轮数据动态跟踪,毕业生档案转递准确率达100%。在用人单位满意度测评中,“专业技能匹配度”指标达91.5分,创历史新高。

在济南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学生正在体验AI模拟面试

“济南职业学院开设了《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必修课38课时,《创新创业基础》网络必修课32课时。课程注重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合理定位职业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提升求职技巧与职场适应能力,并激发学生创业意识。积极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服务,通过就业指导课讲授,学院官网、 微信群、qq群推送以及现场发放就业政策宣传页、应征入伍宣传单等材料,宣传就业政策。”鲁孙林说道。

创新创业、产教融合:从“实验室”到“产业链”

自2013年开始组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赛,济南职业学院开启了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先河。经过近10年的探索,现已发展成“创意、创新、创业、创效”四创大赛,是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主要平台,是创新创业类大赛的“蓄水池”。多年来,共收到各类创新创业类申报项目1157项,通过专家组评定,先后有668项申报项目得以立项,学校每年拨付专项资金30万元支持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的研究。

创新创业不是孤岛,必须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济南职业学院积极对接企业,建立“氢谷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山东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科创供给库,积极促成产学研转化。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72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决赛中共获4金4银8铜。

济南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2022级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学生田洋就是带领团队经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不断研究、实验、修改,最终获得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在济南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学生正沉浸式职业体验VR

“学院自2013年起,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根据国家‘双创’要求和政策,通过近10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两提升、三路径、多平台’的创意、创新、创业、创效四创工作体系,即以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完善畅通课堂教育教学、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三大路径;打造创新创业训练营、创客空间、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创效大赛、创业梦想吧实践基地等创新创业工作平台,形成了具有职业院校特色、培育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四创’工作体系。”济南职业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徐林哲介绍。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