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山东省商务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季度商务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5.6%、5.9%,分别高于全国1个和4.6个百分点,实现了“开门稳”“开门红”。
今年以来,山东坚持把扩大有效需求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高规格召开提振消费工作大会,制定印发《关于提振消费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振消费提供坚实保障。
山东省商务厅商务经济运行分析处处长冯建军介绍,今年以来山东省商务部门先后策划举办“迎新春消费季”等系列活动超过2000场,实现销售230亿元。青岛、枣庄两市和6家企业入选全国二手商品流通试点城市和试点企业名单,9家企业入选(商贸流通专项)第二批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数量居全国前列。
在当前国际经贸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山东省积极应对挑战,通过拓展市场、增加订单、提升质量效益等举措,推动外贸稳定发展。一季度,全省进出口规模突破8000亿元大关,实现了稳定增长,并呈现出区域发展更趋平衡,对外合作空间持续拓展,优势行业表现亮眼,民营企业贡献突出等特点。
具体来看,山东省对外贸易已覆盖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传统贸易伙伴的经贸往来展现出强劲韧性,其中对欧盟进出口773.7亿元,增长9.9%;对韩国进出口670.2亿元,增长6.1%。值得注意的是,对非洲和中东地区进出口表现亮眼,增速分别达到33.2%和26.6%。
山东省商务厅外贸处副处长刘新宇介绍,今年以来,山东精心组织实施“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国际市场开拓行动,围绕市场开拓、外贸主体精准培育、新型贸易拓展、进口扩量提质等集中发布“2025年外贸稳量提质十大行动”。一季度,累计组织全省4400余家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
在吸引和利用高质量外资方面,山东聚焦欧美日韩等重点区域搭建平台,先后举办山东与跨国公司合作对接会、商在山东—跨国公司山东行等活动,省市组织开展重点招商活动40余场,一季度,全省实际使用外资35.3亿美元,居全国第5位。
山东自贸区、上合示范区等一批国家高能级开放平台在山东集聚,为山东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空间。上合示范区建设方面,近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扩能提质的若干措施》,围绕平台、经贸、产业等方面提出23项措施,组织举办系列重点活动,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经贸对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方面,推进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落地青岛自贸片区,稳妥有序开展易货贸易,推动全省共享自贸红利,年内计划形成30项以上制度创新成果。开发区改革创新方面,山东制定出台《山东省开发区条例》,实施“寻标对标、创新提升”行动,省级以上开发区的外贸、外资规模占到全省比重的70%以上。
(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赵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