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拥抱春天 健康生活”花海市南赏花季盛大开幕,青岛市市南区官宣了60余项精品特色赏花季系列“文旅大礼包”。游走于山海湾城,徜徉于花海之间,“博物馆热”悄然升温,成为市南区文旅消费新亮点,引领着Citywalk阅城、特色研学等消费新场景的发展,也塑造着独特的“春日经济”新模式。
特色主题展览“博物观史”
市南区是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有着丰富的遗产资源及厚重的人文积淀。了解真正的市南,博物馆里的风物与人文一定不能错过。
人文韵致,溢彩流芳。翻开老舍、梁实秋等中国现代文化名人的一些著作或者回忆录,不少文中会出现“青岛”的字眼。如今在康有为故居纪念馆、骆驼祥子博物馆、王统照文学馆等文博场所仍闪耀着他们的印记。
书法切磋、文化互动、城市交流……近日,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康有为故居纪念馆)与江门市新会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手打造的《翰墨森情-康有为与梁启超书法艺术展》,汇聚了康、梁书法文物或复制品54件(套),其中久未亮相的康有为书法真迹再次惊艳亮相,让游客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大师们的艺术魅力。此次展览持续至5月19日,届时所有展品移至江门市新会区博物馆继续展出。
在博物馆里“春日寻芳”,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上演了非遗体验、香囊制作、版画拓印等特色活动。“博物馆有丰富的馆藏文物、精彩的历史展览、别具特色的民俗体验,是我们认识、了解一座城市最快捷、最方便的场所。”来青游客法文鑫说道。
此次花海市南赏花季文旅盛宴中,市南区22家博物馆纷纷“上新”、花式“宠客”,策划推出了非遗体验、主题研学、公益导赏、民俗文化讲堂等27项主题活动。
譬如,青岛时光印记印刷博物馆开展活字印刷、古法造纸体验;青岛羲和古筝博物馆推出“顺时令·承非遗”活动,推进二十四节气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传承;青岛市民俗博物馆的“清明主题研学”和“民俗文化大讲堂活动”,传递建筑艺术和民俗文化的魅力;骆驼祥子博物馆的“读诗、读城、读海浪与繁花‘春深似海’”诗会征稿活动等,满足了公众对高品质、差异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博物馆热”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市南的文化自信。近年来,市南区高度重视文博事业发展,在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文化优势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了市、区地方文物元素,展陈内容涵盖名人文化、建筑艺术、革命文物、城市历史、美术绘画、民俗文化等多个类型。截至目前,全区正式注册备案博物馆达到22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6处,位居全市前列;非国有博物馆10家,达到每2.21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国际领先水平。初步形成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行业博物馆为特色、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类型多样化、主题多元化的博物馆体系。
沉浸式体验解锁“穿越”新玩法
连接过去、现代与未来,打卡博物馆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和文化体验方式。
在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探寻种子的微观世界,感受春日的盎然生机;在青岛市南针路航海博物馆,开启“清明海韵传文化 渔具奥秘同探寻”之旅,拓展了海洋航运知识仓储……清明假期,市南区17家注册备案博物馆对外开放,充分挖掘阐释文物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共接待参观人数67054人次。
尤其在互联网、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等技术加持下,博物馆更是“玩”出新花样,为市民游客诠释了全新“打开方式”。
一个意外穿越,线上情节引导,探秘各种旧事……“穿越邮博”通关活动,是青岛邮电博物馆尝试推出的“互联网+研学剧游”新场景游戏,将知情识趣的邮电技术发展主题研学与剧本游戏相结合,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了解邮电技术的发展史。“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场景知识传达率,也让游客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青岛邮电该博物馆行政总监周宁介绍,“清明假期游客入馆约3500人次。”
而在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高铁模拟驾驶和VR4D影院观看深受游客青睐。游客们戴上高科技VR眼镜,沉浸在虚拟现实的时光,仿佛置身于飞驰的列车之中,实景感受从青岛出发飞驰到济南的速度与激情。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方式,让游客们以全新的视角探秘博物馆。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市南区在建设主题多元、特色鲜明的文博场馆体系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利用名人故居、文物建筑创办特色主题博物馆,强化内容输出、优化展陈设计、融入数字科技、加大宣传推广,推动博物馆数量上实现新增长、质量上实现新升级、规范管理上实现新突破,让“文博市南”吐露纳新,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