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公布,山东分别有5个镇和50个村入选,其中青岛有3个村上榜,分别是崂山区北宅街道周哥庄村、黄岛区张家楼街道桃源山村、胶州市洋河镇凤凰村。拥有600年历史的周哥庄村是如何焕发新生机的?北宅街道又是如何让好风景变成村民身边的好日子的?
村集体年收入超百万元
“这项荣誉既是全村村民多年来上下一心、协力治理的成果,也得益于北宅街道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各村发展全局。”北宅街道周哥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姜元森说。姜元森已在周哥庄村深耕十二载,他初到周哥庄村时,这里还是一座百废待兴的小村庄。他带领全村人齐心协力,让周哥庄村一步步成长为文明有序、经济繁荣的新时代村庄。如今,周哥庄村村集体年收入远超百万元,上年度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2万元。周哥庄村致力于打造生态绿色田园综合体,在与同仁堂共同打造的藏红花种植基地的基础上,持续扩大中草药品种和种植面积。同时,与青岛博雅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扶贫共建韭菜科研田10亩。在发扬文明村风方面,周哥庄村制定了《居规民约》和村志,结合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开展文体活动,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
“我们今天的治理成果,离不开平时严格落实北宅街道的各项工作要求,比如动员村民人人参与到村中各项事务里,参与村规民约的制定,一方面让大家更理解我们的政策,另一方面让大家更有自己在管理村子的感觉,也更能身体力行去实践。”姜元森介绍,周哥庄村搭建起“老茶炉下好邻居”村级议事协商平台,而这样阳光透明的村民自治机制,正是北宅街道管理服务下沉的缩影。
创新推出“街巷长”管理制度
为了调动人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人公”,北宅街道创新推出“街巷长”管理制度。将党建网格、治理网格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机融合,按照“一街一长、就近方便”的原则,在每条主街巷设置1名“街巷长”,以村(社区)“两委”成员、党员为主体,团结动员街巷党员群众共同参与街巷治理,义务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街巷长”身兼政策宣传员、民情信息员、邻里联络员、环境监督员、文明劝导员五项职责,平日里向群众宣传弘扬正能量精神,用平易近人的语言、生动感人的故事浸润人心,及时宣讲有关方针政策,定期摸排居民情况,重点掌握困难群体现状,收集反映群众意见与建议,实现社区问题快速掌握、快速响应、快速处置,全面高效提升基层管理水平。
“街巷长”制度作为现有网格化管理的触角延伸和落实乡村末端治理的重要渠道,有利于推动更多工作力量和服务资源下沉到村(社区)街巷,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人人为我家”的文明新风吹入群众心中。要想搭台唱好乡村治理这场“大戏”,推进工作事半功倍、落地生根,离不开每一名村民的配合与参与,这就需要人人走到台上,从台下欣赏的“观众”转变为亲力亲为的“主角”,共治乡村、共建村规民约、共享发展成果。
以节庆打响品牌知名度
乡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实现全方位的乡村振兴,既要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也要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北宅街道坐拥名胜崂山,具有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资源;依托创智谷和滨海创新大道,创新策源能力亦有巨大潜力。纵观北宅街道的产业发展路径,可谓“脚踏实地,不忘仰望星空”。
北宅街道坚持“生态富农”,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近年来,北宅街道严格落实省、市、区乡村振兴有关工作部署,确定了“一轴携两心、两谷十二珠”的规划布局。以“一年起势、两年见效、三年成型”为目标,全力攻坚创建崂山区百果溪谷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带动乡村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崂山区百果溪谷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位于北宅街道辖区内,总占地25.7平方公里,包含慕武石村、南北岭村等12个村庄,现有村民3430余户、12850余人。今年4月28日,百果溪谷示范区正式被列为山东省第二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除此之外,北宅街道以节庆打响品牌知名度,不断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带来更为广泛的影响力、更为丰富的创收机遇。北宅街道依托示范区内的万亩樱桃园等特色产业,成功打造“北宅樱桃节”节庆品牌,提级举办青岛市首届樱桃花节、青岛2023樱桃节暨第28届北宅樱桃节,“双节”期间全街道接待游客近190万人次,旅游收入10.22亿元,樱桃直接收入高达6.8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较去年翻一番。
“下一步我们仍将牢牢抓住环境治理提升工作,发挥周哥庄村带动效应,辐射周边村镇片区共同发展。我们还将抓住周边游、乡村游短途旅游热点,不断推出更多优质旅游路线以及旅游产品,如特色乡村咖啡馆、乡村露营等等,让北宅乡村文旅产业更出圈。”北宅街道宣传文体旅游中心(宣传)负责人郁杉杉介绍。(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