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济南7月25日电(记者 赵瑞雪 杨璐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对山东来说更是难。山东村庄数量大、治理任务重。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不断摸索前进,目前已完成3万余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治理的村基本解决了污水横流、蚊蝇滋生等脏乱臭问题。”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侯翠荣7月24日上午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山东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说。
侯翠荣介绍,农村情况千差万别,污水治理方式必须从每个村庄特点出发,不能搞“一个方子治病”。
去年,山东省将治理方式扩展到7种,指导各地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荣成市烟墩角村是一个旅游村,通过单户或联户建设污水处理装置治理污水,既实用又与当地的传统村落风貌有机融合。蒙阴县坦埠镇诸夏社区是山区丘陵村庄,开挖铺设管渠难度大,这个村综合采用原位生态净化槽、潜流湿地等生态化模式开展治理,出水用于花园、菜园浇灌以及当地九孔莲藕种植,一举多得。
“农民本身就有节约用水、重复利用的习惯,农村有自然消纳的能力和空间,我们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优先推行污水就地就近利用。”侯翠荣说,比如枣庄等地探索的“黑灰分离+简易处理”方式,把污水收集起来,简单处理后用于菜园灌溉等,花钱不多、效果明显。
资金保障方面,山东多方融资、拓宽渠道。2021年以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先后与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签署协议,为全省治理搭建融资平台。目前,已审批授信金额172亿元。
侯翠荣表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必须要可持续,不能“造盆景”,也不能“一阵风”。要确保效果持久,关键还要靠“制度”。一方面,印发运维办法,明确农村生活污水运维“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让各地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建立常态化明察暗访制度,及时发现整改问题,不断巩固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