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7月18日讯(记者 鞠平)清洁、高效、安全……这是第三代核电的标签。
近日,在“国和一号”示范工程(以下简称“国和一号”),这个我国三代核电的标志性项目,完全自主设计的中国核电技术品牌,世界核电技术创新中的中国智慧……记者听她用一系列数字解读了这些标签。
通过了最权威的国际安全评审
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曾将核电安全喧嚣到了全世界,十多年来,安全是三代核电一直奋斗的目标,“国和一号”通过努力,终于实现一个科普事实:谈核不必色变。
“国和一号”的安全是经过了完整的实验验证,17项实验共涉及887个工况,同时完成了堆芯熔融、安全壳冷却等6大试验课题,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配套试验设施。
她的安全壳是用五厘米厚的钢板制成的,是一个直径40多米,高70多米的“大胶囊”,每平方米可以承受4吨以上的压力,把放射性物质牢牢包裹其中。
此外,还有72小时无须人工干预机制,即在电厂断电状况下,反应堆可在事故发生72小时内无须人工干预自动保证安全。
“国和一号”说,她的安全性提高了100倍,这个数字不是随口说说的, 2016年4月,她通过了世界“最权威、最严苛”的国际原子能机构通用反应堆安全评审。
2台机组年发电可供威海人用7年
有了安全打底,“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开始在清洁和高效的道路上飞驰。
作为我国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大重点工程。“国和一号”是全球单机容量最大(150万千瓦)的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机组。
据介绍,该项目位于山东省荣成市石岛湾核电厂址,一期规划建设2台“国和一号”机组,投产后两台机组年发电量约215亿千瓦时。根据统计数据,山东省人均用电量每年约为1000度,简单换算一下,“国和一号”2台机组投产后,每年发电量可以让威海近300万市民用上7年。
核电作为最重要的清洁能源,其高效可见一斑。
同时“国和一号”还是中国制造的标杆性产品,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截至2022年6月,已形成新装置、新工艺、新材料、新软件、新产品等682项,知识产权成果9135项,技术标准946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出口权。
人民日报这样评论它:
历时12年科研攻关,“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推动核电行业和技术整体升级换代。三代核电技术安全性高,经济性好,可建造性强,运维方便,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
年减排量等同种植了1470平方公里森林
“国和一号”是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
据介绍,和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一台“国和一号”机组每年可以:减排CO2气体900万吨,减排SO2气体3.9万吨,减排NOx气体2.1万吨,减排烟尘0.5万吨,减排气体总量相当于种植1470平方公里森林,按照一个标准足球场面积为10.7亩计算,可以覆盖约63万个标准足球场。
为了及时有效监控周遭环境变化,“国和一号”还设立了专门核电环境监测站和8个子站,监测核电机组的20-25公里内的辐射、湿度、温度等变化,这些数据会定时更新在国家生态环境部官网。
核能创造美好生活,是“国和一号”赋予自己的时代使命。依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国和一号”形成丰富了自己的生态核电理念,融合核电与地方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
依托“国和一号”重大专项平台,着力打造集核能供热、海水淡化、核风光等综合智慧能源于一体的“国和一号+”智慧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是我国核电行业首个智慧能源综合业态。
“光伏发电”项目:面向核电厂址的楼宇集群,综合布置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实现供能的清洁化替代;
“核能供热”工程:可解决威海市2700万平方米的供热需求,助力山东省清洁供暖产业发展;
“海水淡化”工程:日产1万吨海水淡化项目作为战略备用水源,未来将扩容至日产10万吨,实现周边供水;
“海上风电”项目:打造集“海上风电+海水制氢+海上牧场+海上观光”于一体的海洋资源立体化开发示范项目。
目前,“国和一号+”智慧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已建成投产“荣成战略水源地”海水淡化工程、“刘公岛智慧零碳岛”示范项目、“光伏连廊”光伏建筑一体化绿色景观工程等,核能供热场内工程正在建设中。
“国和一号”正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形成践行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山东方案”和“威海零碳城市示范”。
(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