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下的优化重塑 青岛崂山有了新打法

城市更新下的优化重塑 青岛崂山有了新打法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2-27 13: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城市更新“三要素”,如何坚持人居与产业同步提升,完善的区域框架规划,以及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每一个要素均颇费思量。

2022年,青岛市全面启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而近日,随着张村河片区规划的最终出炉,崂山区再一次成为焦点。

作为青岛市三年攻坚行动“重头戏”,张村河片区属于先行启动的十个重点低效片区之一。青岛主城区最大的“城中村”、总面积约28.6平方公里的张村河片区涵盖12个未改造社区,仅是征迁腾地、安置区建设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此外,如何将低效变为高效,产业的招引规划等大量工作更是需要慧心巧思。

“今年,张村河片区改造超额完成年度任务,2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完工;浮山绿道(崂山段)全线贯通;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重启、海银立交已实现主线通车、辽阳路快速路主线桥主体结构基本完成……”

近日举办的“全国主流媒体看崂山”活动中,采访团走进崂山区城市更新推进中心,聆听属于崂山区的城市更新故事——对于发展空间接近饱和的崂山,借助城市更新建设的契机,加快盘活低效用地、拓宽新动能成长的空间,进一步完善框架设计,为城市建设更进一步打开新的空间,为营商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幸福人居与产业谋划双提升

城市更新并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这是一次积极寻找新动能的有利契机。那么,如何迸发新动能?必然要求幸福人居与科学的产业导入齐头并进。而当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好地方”的气质自然流露。

正如方才提及长期困扰城市品质提升的张村河片区,若是实现“腾笼换鸟”,可为崂山腾挪出可观的发展用地。

今年以来,崂山区把加快推进张村河片区改造作为贯彻市委“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的主战场,张村河片区共实施了8个社区村庄改造,搬迁住宅房屋4000余处,拆除各类建筑158万平方米,惠及3800余户家庭。目前,4个安置区已开工建设。超额完成三年攻坚年度任务,蹚出了整体实施、连片开发的村改新路子。

安置房建设标准不低于商品房、深入研究“上楼”之后社区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孙家下庄、峪夼、董家下庄、张家下庄、南张5个社区签约率均达到100%,工程可谓深得民意。

最重要的是,围绕“水脉智谷”发展定位,崂山区邀请国内外优秀设计团队,从产业和空间两个维度,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了河段长约17公里、占地面积约28.6平方公里的张村河片区城市设计和张村河景观方案设计工作——

完善商业商务、文体休闲、居住配套三大功能,重点建设“一园、一街、一基地”,建设成为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先行示范区、国际化品质新城形象的集中展示区、现代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至此,跨越发展的桎梏彻底打破,崂山区积极盘活土地逾1万亩,新增产业用地超3000亩,借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金融服务等产业集聚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低效区域原有闲置、低效能的土地和厂房,崂山区进行收储实施二次开发,着力推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新一代信息技术3个千亩级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打造链接世界的科技创新基地、国家级金融科创区、山东战略新兴产业高地、青岛市“四新”经济示范区。

当“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今年,崂山区为全力提升人居环境品质,28个老旧小区亦全面启动了改造。

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崂山区开辟了项目推进绿色通道,建立了并联审批、容缺审批的联动工作机制,协同解决项目推进中各类问题。

坚持问计于民,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崂山区通过摸排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汇总收集老旧小区状况及居民对改造内容、改造方式、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意见建议,为老旧小区改造方案提供“一手资料”。

2022年,崂山区完成28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8367户,建筑面积85.24万平方米,增加车位823个,增加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地、公共绿地等12000平方米,增加电动自行车充电桩6处180个,规整弱电线路4万余米,改造供热管线1万米,切实改善提升了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城市框架优化重塑的新机遇

常言道,百年城市。城市的规划应当着眼于百年大计。

对于成熟的建成区而言,受地理区位的制约,想要实现城市框架重塑、产业重新布局,十分困难,而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却带来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把握机遇”并不是老生常谈,尤其,借助城市更新,诸多城市已经开启了有关城市框架的优化探索。扮靓营商环境的底色,当一座城市通路无阻,将会打通社会经济发展的“任督二脉”。

2022年,崂山区着眼构建交通大框架与微循环,全力保障市级重点市政项目建设。

5月22日,“沉睡”十余年的青岛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重新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将实现胶州湾大桥和青银高速的无缝衔接,有效提升东岸城区快速路网效能。

今年,崂山区提前完成仙霞岭路(海尔路—山东头路)改造工程,保证海银立交工程按期开挖施工,海银立交桥已实现主线通车;辽阳路快速路主线桥主体结构基本完成,比预定目标提前了30天,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崂山区融入主城大框架的大交通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12月26日,有着城市“金腰带”美誉的青岛地铁4号线正式通车,崂山区东部居民与青岛市区的往来变得更为便捷。

除了已经通车的2号线、4号线,与崂山区息息相关的青岛地铁5号线,以及2号线(东延段),它们共同组成了青岛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一环。

为了保障地铁4号线正式通车运营,崂山区相关部门深入一线,现场调研,解决劲松七路站A出入口、小崂山D出入口等站点进场施工难题,为地铁4号线的建成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崂山区组织召开地铁5号线、地铁2号线(东延段)工程选址方案及难点协调研判等相关工作座谈会议40余次,聚力区直部门、街道和社区化解麦岛站、大埠东站临时占地,滁州路站海尔工业园厂房拆除等重点难点问题50余件,有力保障地铁建设。

在崂山区,5号线6处站点提前2个月完成绿迁管迁工作并入场施工,其中,青医附院站、国信体育场站实现5号线全市首先入场施工。同时,创新设立监管账户接收补偿费用机制,有效破除机制约束,解决地铁5号线滁州路站、大埠东站等站点临时占地问题。

目前,地铁5号线崂山段征迁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在全市率先启动地铁5号线开工建设。

大框架清晰可见,微循环细节完善,在更加便捷的崂山,存在着发展的多种可能。

精准施策、全力保障顺利推进

对于城市更新,每一座城市都会制定详尽的规划,如何让规划梦想照进现实,必须要有过硬的保障。施政守信、便捷高效,这也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修为。

崂山区坚持区主要领导顶格调度、挂帅督战,区级领导分包负责、一线推动,搭建起由1个总指挥部、1个总指挥部办公室+7个专项指挥部(株洲路两侧区域升级改造、张村河两岸区域开发建设、旧城旧村改造、市政设施建设、地铁建设及沿线开发建设、停车设施建设、公园城市建设)构成的组织架构。

在张村河片区以及老旧小区改造中,崂山区抽调精干力量建专班,在组建旧城旧村改造指挥部的基础上,同时设立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区政府分管负责人靠上推进的张村河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

崂山区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土地资源的调控管理,实现更新改造的民生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切实抓牢土地整理和群众安置主动权,通过政府主导、平台公司实施的方式,统一组织开展土地前期开发工作,实现对土地一级市场的计划管控。

正如崂山区抓牢土地调控,事实上,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推进,离不开一个个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展,土地要素保障占据重要位置。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工作涉及部门多,手续耗时长。为做好土地要素保障,缩减项目建设周期,崂山区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强化信息共享,在总结2021年“交地即办证”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前置地籍调查、多证同步办理、细化服务内容做到“容缺受理”等做法,使新供应土地实现“交地即办证”常态化。

其中,49个部门的95项数据信息共享,作为全市唯一登记财产“揭榜挂帅”创新事项,顺利通过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验收。加强部门协同,建立信息同步推送机制,并联推进项目审批。对于划拨地项目,土地证与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同步办理,有效压缩审批时限。

“交地即办证”常态化后,项目审查时间自然缩短,以往工程建设项目取得划拨决定书(土地出让合同)、缴纳费用、办理土地证、项目审查备案、直至拿证开工需要数月时间,现在缴清土地出让金当日即可办证,办证审查时间由原来的3至5天提速至当日办结。

2022年,以虚拟现实产业园为代表的8个新供应土地项目全部实现“交地即办证”,为项目早开工、早融资、早投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借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布局新的未来,崂山区营商环境旧貌换新颜,让低效动能转化升级为高效动能,创造出城市发展的无限可能。(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