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前三季度山东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积极变化,主要得益于“四个更加”

10月28日,山东省统计局发布三季度经济数据。主要经济指标怎么看?大众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山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付保宗。

专家解读|前三季度山东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积极变化,主要得益于“四个更加”

来源: 大众报业
2022-10-29 12: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0月28日,山东省统计局发布三季度经济数据。主要经济指标怎么看?大众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山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付保宗。

以下是专家解读实录:

从今天山东省发布的各项数据看,前三季度,山东省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积极变化,非常不容易,概括起来讲,主要得益于“四个更加”。

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更加成熟。一方面,精准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全省上下坚持“一盘棋”,建立省市县一体化指挥体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全力以赴加快疫情处置,即使个别地方出现散发疫情,也会迅速实现社会面清零,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自3月份疫情后,虽然山东经济指标出现回落,但回落幅度相对较小,全省生产总值一季度为5.2%,上半年为3.6%、前三季度为4.0%,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山东相对成熟的疫情防控措施为经济运行营造了安全的发展环境。一方面,科学高效抓好经济运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稳经济大盘工作会议精神,山东靠前发力,真抓实干,全省成立稳经济大盘督导组,下沉基层、下沉企业,在一线抓调度运行、抓复工复产、抓政策落实,全力稳住全省经济大盘。9月份,山东个别地区出现散发疫情,但从有关指标看,工业,投资、消费等重点领域增速相对平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8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

二、贯彻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政策更加精准。需求不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今年以来,山东始终坚持把扩大有效需求作为稳住经济的突破口,用足用好各项政策,深入挖掘市场需求。一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聚焦基础设施、新能源、新基建等重点领域,有序加快地方专项债使用,用好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资项目的要素保障不断强化,已开工项目稳步推进,新开工项目和计划总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上半年有所加快。二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一方面,全力以赴稳就业,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94.8万人;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68元,同比名义增长5.3%。一方面,千方百计促消费,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等多项促消费政策密集出台,“惠享山东消费年”活动成功举办,带动全省各地叠加优惠政策,全面提振消费信心,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0.1%,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三是着力扩大国外市场。全力推进外贸固稳提质,抢抓“一带一路”、RCEP市场机遇,外贸出口实现高速增长,有力释放了工业发展潜能,强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好发展。前三季度,全省出口同比增长20.8%,高于前五年平均6.6个百分点。

三、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环境更加安全。多年来,山东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迈进,产业基础能力日益增强,产业基础配套日臻完善,粮食能源及大宗商品供应充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前三季度,从农业看,农业经济呈现稳定增长态势,秋粮生产形势较好,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7%。从工业看,自我循环、自我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从原煤、原油等基础原料到光纤、光缆、锂离子电池、集成电路等高端产品、从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到智能电视、新能源汽车等高档耐用品生产供给均较为充足,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强力支撑。从服务业看,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三次产业齐头并进、融合发展,有效对冲各种超预期因素对经济的短期冲击。

四、迈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更加明显。山东经过五年的新旧动能转换,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创新引领持续增强,新生动能不断涌现聚集,传统优势不断夯实塑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越来越强,发展的标准和质量越来越高。一是新项目新主体加快成长。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5%。累计培育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5个、“雁阵形”产业集群143个、领军企业217家。二是新产业增速较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新能源汽车、光电子器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82.8%和68.8%;互联网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商务服务等高端服务业营业收入均实现10%以上快速增长。三是新产业较为活跃。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2.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17.9%,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