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科技大姐”戴群:一口大包子的情谊

县科技局派驻南麻街道浇花泉村第一书记戴群,经常说她的“群”是群众的“群”,她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在乡镇和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第一书记一干就是8年。周士菊的老伴杜春来说:“戴书记到俺村以后,就帮助我,安排我到村里大棚里去干活。

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科技大姐”戴群:一口大包子的情谊

来源: 奏嘛新闻
2022-09-22 10: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县科技局派驻南麻街道浇花泉村第一书记戴群,经常说她的“群”是群众的“群”,她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在乡镇和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第一书记一干就是8年。8年4村的第一书记帮扶经历,她把科技带到田间地头,把致富的希望带给乡亲们。

虽然已经进入秋季,但是在南麻街道浇花泉村的芦笋种植大棚里却非常炎热。

浇花泉村村党支部书记徐祥玉说:“这个棚里的温度,现在得40多度,戴书记对我们这个村里的产业很上心。”

徐祥玉说的戴书记就是村里的第一书记戴群。今天,她和村民们一起劳动,汗水湿透了脸颊和衣裳。他们正在进行“打顶去头”操作,掰掉新长出的芽梢,控制芦笋的高度在70公分左右,人工操作不让芦笋浪费养分的“旺长”。

2021年,戴群到南麻街道办事处浇花泉村担任“第一书记”。浇花泉村的泉兴农业合作社是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3年前流转了100亩地建起了40个芦笋大棚。由于管理和技术问题,基地经济效益没达到预期效果,种植芦笋连年亏本。

“提质增效就摆在我们面前,产业振兴需要创新,我就用科技的力量来创新科学的管理办法。”戴群说。

戴群带领村里的技术员,专程到潍坊农科院找中国芦笋专家把脉问诊,破解技术难题。根据专家建议,重点做好土质改良和后期管理,施好肥,浇好水,掌控好大棚温湿度,做到科学管理技术标准化、现代化、精细化。

上午十点多忙完了大棚里的事,戴群又一路小跑向村民周士菊家跑去。原来,浇花泉村村民周士菊两口子蒸了大菜包,让戴群去吃早饭的。

周士菊说:“俺这个家庭对浇花泉村来说,是一个特殊家庭,非常特殊的家庭。”

十年之前,周士菊原本幸福的家庭出现了一次大的变故。周士菊唯一的儿子因故去世,留下的孙子才两岁。老伴也身患重病,急需花钱,家庭陷入困顿。戴群驻村后就走进了这个困难家庭。

周士菊的老伴杜春来说:“戴书记到俺村以后,就帮助我,安排我到村里大棚里去干活。”

杜春来在芦笋大棚打工一年有了1万多元的收入。戴群也竭尽所能帮助他们。在周士菊得家里,挂着“永远跟党走”的牌匾。“确实是戴书记来了以后,照顾的真不孬,所以不能忘了共产党。”杜春来由衷的说。

戴群则表示,我们要把不幸的家庭变成幸福的家庭,第一书记就要付出耐心细致贴心,这样才赢得民心。

去年冬天,疫情期间,外销的路封堵了,大棚里芦笋面临着销售难题。

戴群发了愁:“芦笋原来是产多少卖多少,现在芦笋出不去了,这可怎么办。我们好好的蔬菜难道就烂在这里吗?”

戴群通过第一书记直播间和微信群,成了义务推销员和送货员。一个多月的时间,戴群推销出去20多万元的芦笋。

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把心和村民紧紧贴在一起,这些年来,她深入田间地头做好试验推广,引导村民科技创新,带领村民发展了“养心菜”种植项目、帮助推广新型农业专利“苹果园无冬剪管理技术”、发展了雪莲果、芦笋等产业,“科技大姐”的称呼在当地远近闻名。

戴群说:“能够根植于土地,从土地上有所收获,造福于群众,这是我最大的希望。”

沂源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