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在中共烟台市委举行的“山东这十年·烟台”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表示,今天的烟台,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居山东省第一位,外贸进出口额居全省第二位,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使用外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省第三位,成为山东省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市,正大迈向“万亿俱乐部”城市。
十年来,烟台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RCEP等重大战略叠加机遇,担当起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责任,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过三个千亿级台阶,从2012年的5009亿元增至2021年的8712亿元,跻身全国城市第26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跨过三个百亿级台阶,从357.4亿元增至646.6亿元。
烟台“四新”经济投资占比6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58.3%,分别高于全省平均15.8个、11.5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4.9%,被国务院授予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优势产业崛起、重大项目建设、创新平台聚集均明显加速。烟台已形成4个千亿级产业、4个百亿级产业,上市企业从30家增至58家、总市值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首位,先进结构材料和生物医药入选全国首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烟台制造”助力航天、高铁、核电、深潜等“大国重器”问天探海。
在发展活力上,烟台“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接连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好”等突破性举措,打造“政企通”网上服务平台和12345城市“总客服”,“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一体化信用监管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获优异档次,市场主体达到102.5万户、增长近4倍。国资国企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市属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倍增长,达到2008亿元。
同时,烟台对外开放迈向更高水平,积极培育自贸区烟台片区、中韩产业园、综合保税区等优势载体,加快建设省级黄渤海新区,年度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元。十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04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达到183个。
十年来,烟台全面开展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新城建、海绵城市等国家级试点,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6.5%提高到67.8%。海陆空铁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形成,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兴旺发展,烟台小麦、玉米新品种屡次刷新全国高产纪录,烟台苹果、花生与食用油获批创建千亿级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烟台全域推进美丽烟台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烟台实现了“四个第一”:发出了全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海阳成为全国第一个“零碳”供暖城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居山东省第一。
此外,济南扎实做好民生实事,集中解决了一批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急难愁盼问题。投入资金230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000余所,学前教育公办率由37.8%提高到61.1%,基础教育质量保持全省领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驻烟高校与地方合作结出丰硕成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长了2倍,全市人均期望寿命由78.23岁增至80.49岁。城乡低保县均标准由每人每月375元和173元,分别提高至953元和745元。
(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