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举办科普研学活动 30名小朋友夜宿省博与“山东龙”同眠

7月29日晚上8点,记者来到山东博物馆,往常这个时候馆内应该悄无声息,没有灯光。

山东博物馆举办科普研学活动 30名小朋友夜宿省博与“山东龙”同眠

来源: 济南日报
2022-07-30 16: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29日晚上8点,记者来到山东博物馆,往常这个时候馆内应该悄无声息,没有灯光。倒是今天晚上,馆内的“山东龙——穿越白垩纪”展厅内却依然灯光明亮,30名学龄前的小朋友在这里观看着这些巨大的史前怪兽,兴奋地叫着各种恐龙的名字。这是山东博物馆在这个暑假特别推出的“亲亲山东龙”系列科普研学活动的第一个活动的场景。

记者从山东博物馆了解到,为充分贯彻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积极发挥博物馆的教育普及功能,山东博物馆在这个暑假推出了“亲亲山东龙”系列科普研学活动。

在这个“短暂又漫长”的暑假中,在后疫情时代里,去哪里玩,玩什么对于家长和孩子们来说一直是一个大问号。山东博物馆的教育团队以为家长们“解忧”为己任,以“山东龙——穿越白垩纪”展览为依托,结合研在博物馆、学在科考室、伴在化石边的精心设计,营造一场“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的“亲亲山东龙”科普体验活动。活动中参与者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DIY恐龙服、实验模拟、观影体验、模拟考古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博物馆探秘体验活动,寓教于乐,培根溯源。在沉浸式环境中亲身探索,通过实地的感知,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传承,完成一次难忘的“亲亲山东龙”研学活动。

山东白垩纪地层中保存的恐龙骨骼、恐龙蛋和恐龙足迹化石,数量丰富,属种多样。白垩纪的山东,是恐龙生活的乐园,恐龙家族中各个类群的成员都曾在这里繁衍生活,堪称恐龙帝国中“迷失的白垩纪世界”。“山东龙——穿越白垩纪”展览的展厅分为上中下三层,共展出标本模型约157件,全面展出了山东从最早到最新发现的13种恐龙种类,是对山东从最早发现的恐龙到最近发现的恐龙的一个全面展示。展厅内巨型3D裸眼大屏循环播出的清晰度高达8K的情景式动画,非常吸引小朋友们的目光。

记者了解到,在当天晚上,孩子们都领到了一本专业恐龙研学手册,一套专属的恐龙T恤DIY、一套恐龙考古DIY手工材料和一颗遇水孵化的恐龙蛋。他们在展厅里不光能现场参观这些恐龙骨架、化石等,还能观看有关恐龙的电影,能更多、更近地与“恐龙博士”时空对话,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了解更多有关恐龙的知识。而更让他们兴奋的是,在当天晚上,他们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展厅里搭起了帐篷,“夜宿”恐龙展厅,体验一次独一无二的白垩纪露营之旅,与这些他们喜爱的恐龙们同住,感受一下这些恐龙们的夜晚“生活”。

7月30日早上,小朋友们还参加了DIY恐龙装束等活动,可谓活动多多,收获多多。

博物馆方面介绍,近年来,山东博物馆不断盘活馆藏文物资源,积极推动博物馆研学的创新性转化。本次活动就是一次将看展览、做研究、陪伴展品相融合的尝试和突破。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山东博物馆在未来将依托自身优势,构筑博物馆文化旅游要素链,让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在参观体验活动中学习文物知识和自然科普知识,从而更好地带动青少年走进博物馆、体验博物馆、爱上博物馆,使博物馆真正成为实施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深入探究的平台。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