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南:为实体经济插上“金翅膀”

青岛市南:为实体经济插上“金翅膀”

来源: 界面山东
2022-06-17 16: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资本聚力市南,科创共赢未来。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而6月11日,2022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市南专场举行,又一次印证了实体经济的“首位度”,要加强资本与科技创新策源的立体联动与交流合作。延续百年历史的金融基因,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正以金融赋能之举、创投风投之为、以资本激荡之力,撬动城市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集聚、资金汇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体经济振翅腾飞、城市发展能级提升。

提升优质金融资源集聚辐射力

百年繁华、金融为脉。市南区与金融业的命运交织,贯穿历史、绽放于时代。从最初的德华银行青岛分行、东莱银行、大清银行,再到以香港路、东海路为主轴的“后浪”,成就了青岛现代金融业核心区和开放高地。

如今的市南,各类金融机构133家,占全市46%;28家外资金融机构植根市南,占全市75%;上交所、深交所、上期所等97家机构入驻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44家基金管理机构、近百只创投风投基金纷至沓来……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22%,占全市的三分之一;以全市2.7‰的土地,实现全市10%的经济总量、20%的现代服务业总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当然,亟需“寸土”生“寸金”的市南,要从单一的金融机构“量集聚”,步入到金融资源“质提升”的新层级。

围绕财富金融、科创金融,市南进一步促进优质金融业态集聚,提升金融支撑辐射力。上半年,英大泰和人寿青岛分公司、大地财险市南支公司等5家持牌的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华民财欣产业投资基金等7家优质的私募基金及管理机构落地。

同时,市南还将大力发展金融总部经济,按照实缴资金最高给予1.5亿元奖励,吸引金融企业在市南设立法人总部;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招引特色外资保险、外资资管等机构补链强链,按照机构类型最高给予600万元奖励,强化外资金融集聚特色,每年新增金融机构和企业100家以上。

让金融为实体经济“舒筋活血”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

“赋能中心帮我们申请了50万的代垫物流费额度,两个月之内免利息,我们不会有任何的成本增加。”新亚太国际贸易公司财务经理王琴琴欣喜地说。青岛市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依托市南企业易链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设立,与全国十余家金融机构合作物流费贴息金融产品,为事关经济“筋骨”的外贸行业降本纾压。

资金“丰沛”,发展势头才强劲。

在城市更新建设当中,市南规划了177个项目,总投资362亿元,完成历史城区核心区域15万平方米、拓展区域36万平方米老建筑、老街区的保护更新。针对历史城区发展活力不足、改造投资大、历史欠账多等痛点,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为机制,通过专项债、城市更新贷等筹措资金推进建设运营。

金融让城市更新建设的道路行稳致远。截至目前,市南开展城市更新金企对接系列活动2场,累计达成融资意向20亿元。而今后3年,还将有超过600亿元的资金投向城市更新领域,蕴含着播银收金、充满机遇的创投想象。

“专精特新”背后的金融科技力量

“专精特新”正成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

青岛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是市南“小金花”企业。总经理韩飞舟介绍,市南聚焦“一产业一载体一政策一基金”发展思路,梯级培育、赋能企业。在北交所申请上市时,市南帮助协调机构支持、证监局交流、融资基金发行等,切实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北交所青岛基地落成,为市南的专精特新企业竖起旌旗、鼓舞士气,提供了“近水楼台”的便利性。而北交所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型企业的特色,也将“专精特新”的资本市场地位进一步推高。

面对融资难、融资贵,兼具前瞻性与高风险的科创企业与传统企业不同。这种情况下,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优势彰显。

为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力促中小企业“跃级”发展,市南运用风险投资、孵化贷、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等方式,缓解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筹建金融科技研究院,助力青岛未来金融科技中心建设。

科创企业核心资产是人才。市南举办“金惠人才、才慧市南”政策宣讲会,推出“人才贷”,为企业、人才、金融机构架起“金桥”,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活动。同时,推进全市“春雨行动”,在主要服务制造业及规上企业基础上,新纳入大数据、高新技术等企业,搭建银企对接平台。

在当前实体经济作用更加突出的现实中,市南金融和科技两翼齐飞,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