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5月23日,青岛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00万户,达到200.1万户,迎来历史性的时刻。
据青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胜村介绍,从2016年12月突破100万,再到今年5月突破200万,5年半的时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翻了一番,反映出青岛市市场经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赵胜村介绍说。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市市场主体总量排名第5位,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量为193户,排名第3位。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青岛市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同比有所下降,但增长的质量仍然保持良好势头。一季度新登记市场主体中,企业占比40.87%,超出全省12个百分点;新登记企业数量为2.47万户,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2倍。
为应对疫情和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青岛市政府各部门密集出台纾困惠企政策,精确制定扶持市场主体发展的具体办法,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出台“暖企行动”20条措施,发布“赋能青年企业家创业发展”17项举措,为青年企业家赋能助力,并组织开展“政银携手助小微”活动,为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争取发放贷款17亿元。此外,还推出电商企业“优商加油计划”,协调相关银行为“优商库”中的21家电商企业提供普惠型、定制型融资服务。
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局长高善武介绍说,青岛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从监管型执法到服务型执法的转变,大力推行包容审慎的监管。截止4月底,共办理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案件1100余件,减免罚款金额4400余万元,体现了执法的温度。同时,执法还有准度,1至4月,全市共办理了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执法案件2000余件,罚没款1800多万元,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安全防线,也充分体现了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的宽严相济、情法相融。
在服务企业开办、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建设方面,青岛市行政审批局在的一些做法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
据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路玉军介绍,青岛在全省率先建成企业开办及注销智能一体化平台,创新推出企业开办“索引式”智能推送、“嵌入式”填报指引、“自助式”智能客服等“六式”服务,其中“索引式”智能推送为全国首创;推出“青易办”掌上平台,青岛市成为全国首个企业登记注册全链条“掌上办、零材料、智能审”的城市;启动全省首个政企股权数据互联互通平台—“股易通”,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电子证照联展联用改革入选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推广。
当前,青岛市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民营市场主体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超98%。2021年,青岛市成功入选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首批创建城市,14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获全国推广,成为北方城市中唯一入选城市。
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郭振栋说,青岛市聚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这个主阵地、主战场,助推“专精特新”等新经济企业发展,打造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金字塔式成长赛道,2021年新培育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417家,同比增长58.9%,近年来共培育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099家,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97家,数量位居副省级城市第四位,开展“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工作,2家“专精特新”企业首批登陆北交所。(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