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南区:一城文明风 满目幸福景

青岛市南区:一城文明风 满目幸福景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2-24 14: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一座有温度的城区呼之欲出。

行走在青岛市市南区,入眼是靓丽时尚的街头巷陌、温馨精致的口袋公园、文明有礼的居民群众,感受到的是城区展新颜、处处皆风景……本着“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宗旨,市南区高质量、常态化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推动环境卫生持续改善,市容秩序不断优化,居民生活更加美好。

这是一场驰而不息的幸福接力

午后阳光正好,家住市南老城区伏龙山7号的居民喜气洋洋出门遛弯,一旁的休闲长椅上,三三两两的居民谈笑聊天,还有楼院外的沥青路上,齐整地停靠着车辆……每个细微处都在诉说着这个20多年老小区的“蝶变”。

今年,江苏路街道将伏龙山7号作为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样板小区,启动了该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通过沥青道路铺设,粉刷墙面,安装智能监控、单元对讲门,休闲场地打造以及共享晾衣架、太阳能路灯配置等完善基础设施。同时,街道组织清理楼院乱堆乱放和卫生死角,增绿、补绿,并统一规整电线路、通讯线路,清理地桩地锁、“僵尸车”,施划停车线等,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市容秩序。

八大湖街道的洞庭湖路西小区同样实现了“逆生长”。经过近一年的改造,小区里昔日的私人菜园被清理,私搭违建不见了。宅前楼后,草木葳蕤,空间豁然开朗,俨然变为“花园洋房”,让居民幸福感就地升级。难怪住户王先生称赞,“家门口有了免费公园,遛娃、跳广场舞特别方便,生活在这太幸福了。”

改造后的洞庭湖路西小区呈现新气象 (摄影 马建东 阎笑鸣)

老小区在创城中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不变的是市南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盼的热切回应。

开放楼院有保洁员了,背街小巷和甬道有人管了,连家门口的雨水箅、变电箱、绿化带这些犄角旮旯和边边角角都扫到了……这些事都办到了居民的心坎上。

市南整合市政、园林、环卫资源,组建城市发展有限公司,针对街道沿线、背街小巷、住宅小区、农贸市场等环境卫生长期存在的“各自为战”、职责不清、标准不一等短板和漏洞,实行“一把扫帚扫到底”新型城管运行机制,将3211处开放楼院纳入系统作业范围,实现了清扫保洁管理的“无缝衔接”。

这是一段永不停歇的提升过程

近日,观城路78号摇身变为老百姓期待已久的停车场。据悉,这块区域是2007年拆迁后闲置的空地,为满足周边群众停车需求,云南路街道联合交警等部门,历时三个月改建成了停车场,占地约45亩,能提供约600个车位。交警市南大队隧道中队民警黄克镇介绍,“后期,附近的滕县路将实行南向北单向通行,取消观城路上的部分停车位,进一步保障周边道路畅通。”

小泊位,大民生。今年,市南深挖掘、广开源,通过利用闲置地块、共享企事业单位停车场等方式,在辖区新增登记备案停车场21处,场内新增泊位4652个。与此同时,新增路内限时停车泊位400余个,进一步缓解“停车难”“行路难”问题。

让居民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11月26日,完成改造升级的浮山所农贸市场正式营业。可以看到,升级后的市场有着更加优质的购物环境,实现了产地直供、价格更实惠,还提供智能化电子溯源秤等便捷服务。给得了新鲜食材,容得下人间温暖。这里的文明小细节“藏”不住。市场负责人齐鲁透露,“市场开设了公益理发便民摊位,为年满70周岁的老人免费理发;还设立商户之家,方便商户在此吃饭休息。”

升级后的浮山所市场让居民菜篮子拎得更舒心 (摄影 马建东 阎笑鸣)

市南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让创城成果惠及更多居民群众。

自4月1日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动员部署会召开以来,市南坚持顶格协调、整体推进,把创建工作作为全区“比作风、抓落实、赛实绩、创一流”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八大工作推进机制,常态化巩固和深化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成果,使创建各项工作落在常态,抓在长效,让创城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

这是一张纵横密织的服务之网

“濮县路1号门口污水横流,太影响居民出行了。”12月10日,接到云南路社区网格员薛鹏飞和陈彬的巡查情况汇报,云南路街道、云南路社区立即行动。寒风凛冽,街道城发办、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入户摸排,并联合污水管理部门现场查验、调取图纸、排查污水走向,花了整整三天时间,终于解决了漏水问题,恢复了通行环境。

“网格呼叫、部门报到”已成为市南创城常态化的一个缩影。

湛山街道领导干部四不两直“下沉式”督查创城工作,网格员全员拉网式排查解决背街小巷、农贸市场、老旧楼院、主次干道等,确保“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中山路街道、社区聚焦重点区域,联合辖区交警、综合执法、市场监督、环卫等多部门,每周开展创城“回头看”联合执法检查,现场督办处置外卖车辆乱停放、垃圾桶冒溢、私设地锁等顽章痼疾;珠海路街道“假日之约”不打烊,根据网格划分,巡查中着重解决消防设施更新、楼道乱贴乱画以及不文明养犬等具体问题,力争整改到位……确保创建工作全覆盖、无盲区。

文明创建不是一场“独角戏”,而是全民全域、共建共享的“大合唱”。

在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过程中,市南构建了“市区-街道-社区-网格”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属文明单位联创共建作用,联合267家市属文明单位,开展创城联创共建活动800余次;建立区机关部门与街道包联共建机制,全区70余个部门(单位)累计开展各类创城包联共建活动420余次;每2名区级领导为一组下沉街道,314名机关干部下沉楼院,统筹协调调度、督促检查推进;充实573个社区网格力量,下沉专职、兼职、专业网格员等2000余人,参与各项创城行动……层层传导,明晰责任,凝聚起创城工作强大合力。

风里雨里都有中山路街道志愿者身影 (摄影 马建东 阎笑鸣)

而今的市南,文明的踪迹无处不在。斑马线、十字路口,“红”动市南的志愿者们引导行人有序通过,机动车礼让行人已然成为一种自觉;沿街商户认真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经营环境井然有序;树成荫、花似锦,还有精心布置的公益广告、景观小品随处可见;《你懂得 别忘了》《文明有你 文明有我》的市南原创歌曲余音萦绕……在市南,你我总能和文明不期而遇,“人人参与创城 处处遇见文明”的氛围愈来愈浓厚。 (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