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发布全国首创商事登记即认制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发布全国首创商事登记即认制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0-08 18: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0月8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发布《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商事主体登记即认制(即时确认制)实施意见(试行)》。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在青岛自贸会客厅举行商事登记即认制新闻发布会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 供图

据介绍,这是全国首创推行商事主体登记即认制,旨在进一步厘清政府管理和商事主体意思自治的关系,淡化商事主体登记的行政许可属性,强化信用承诺、自主申报、形式审查,展现片区自贸速度与自贸效率,激发片区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

实施意见主要内容包括总体要求、主要原则、适用范围、实施路径、事中事后信用监管和保障措施等六个方面。在遵循意思自治、自主申报、信用承诺、依法即认、便捷高效的原则上,在制度创新、数智运用、流程优化、材料精简、服务提升和运行保障六个层面进行了改革提升。

1.试行承诺单轨制,审查方式由实质审查转变为形式审查。以即时确认的方式赋予商事主体资格。申请人对登记事项实行自主申报,并对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负责。登记机关对登记事项进行形式审查,对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进行即认登记。

2.实现商事主体登记智能化办理。申请人登录企业开办智能一体化平台,完成一表填报、实名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登记机关即认后,签发、换发营业执照或申领电子营业执照,实现全程“零见面办理”。

3.实现商事主体登记即认制全周期覆盖。将即认方式从企业设立扩展至变更、注销环节,通过梳理标准化模板,实现部分变更事项、简易注销、一般注销全程电子化办理模式,探索通过智能校验自动生成变更、注销申请材料,登记机关进行即认,实现商事主体登记全周期电子化办理。

4.进一步推行材料清单化、标准化。以便利企业为导向,及时更新章程、协议等示范样本,实现“一表填报”,登记机关即认登记。简化港澳企业公证认证文书,登记机关仅重点审查核心信息。

5.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服务,不断提升登记便利化水平。全面优化线上平台和窗口服务,拓宽咨询通道,对线上、线下涉及市场主体登记相关服务事项进行整合完善,实现营业执照、税务发票、公章等“一网通办”、“一窗发放”, 切实提高登记效率和服务质量。

6.加强事中事后信用监管,建立完善商事主体的信用评价标准体系。引入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开展商事主体信用评价,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商事主体,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实施差异化监管。

据了解,青岛自贸片区为将商事登记即认制改革创新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做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的“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在切实降低准入门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做好“照后减证”,真正实现“即时准入,准入即准营”;另一方面,创新帮办代办服务新模式,聚焦企业发展全链条需求,延伸服务链,搭建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360度全方位服务,实现“一端受理、部门联动、全程帮办、一链办结”。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约占山东自贸试验区43.3%,在山东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中面积最大,全部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范围内,其中包括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西海岸综合保税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等经济功能区,对外开放度高、开放型经济活跃。

据悉,青岛自贸片区自2019年8月30日获批以来,市场主体量质大幅同步提升,呈现出活跃发展的态势。新增市场主体2.05万家,是批复前40多年总量的110%;新增纳税市场主体1.3万家,是批复前总量的109%;新增世界500强企业31家;新增过亿美元外资项目16家,过10亿元内资项目30家。

今年以来,实际利用外资5.38亿美元,同比增长102%,总投资180亿、注册资本60亿的日本欧力士项目登记注册。新增市场主体中,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等产业占比位居前四位。航运贸易金融行业耦合发展,总投资275亿元的12个航运物流项目、总投资33亿元的12个国际贸易项目和总投资114亿元的12个金融项目顺利落地。今年1-8月份,完成外贸进出口额1130亿元,同比增长60%。集装箱吞吐量占青岛港总量的93%,有效促进港口物流业蓬勃发展。(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