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平稳有序运行整整1个月,共完成旅客吞吐量98万人次,航班起降9428架次、货邮吞吐量1.7万吨。其间,机场的安全、服务、运行、防疫总体平稳,生产运营、行李、航显、安检、离港五大系统运转顺畅,高地铁综合交通秩序良好,社会评价、旅客满意度总体较高。
转场即转型。着眼于新老机场在规模体量、运营模式、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为更好适应新机场全新发展环境,青岛机场集团加快推进模式研究、流程再造、体制机制改革,努力由经营型机场向管理型机场转型。同时,深挖青岛的“大十字中心”“双节点”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锚定日韩门户、中转枢纽、航空物流等关键发力点,培育核心竞争力,重塑发展新优势,努力由区域枢纽机场向“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转型。
一夜转场,一次成功
与北京大兴机场、成都天府机场采取的“分批次”转场模式不同,胶东机场采取的是行业难度最高的“一夜转场”模式。转场当日,北京大兴、成都天府机场分别仅有航班5架次、8架次,随后逐步调试、逐步增加运力。而胶东机场投运首日就有航班110架次,目前已经稳定在接近400架次。
在此之前,国内同等规模机场中实施过这一转场模式的有广州白云、昆明长水机场。与之相比,胶东机场规模体量更大、所涉流程环节更多、设施设备更加精细复杂、搬迁距离更远,被业内称为“中国民航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性转场”。
青岛机场集团副总经理李启星介绍,面对如此沉重的压力、任务,青岛机场集团主动担当、攻坚克难,不断创新具有青岛机场特色的路数打法,通过搭建组织领导、综合管控、专班攻坚、建管融合和运营筹备等5大体系,形成了一套包含顶格协调、专班攻坚、网格化管理、红黄灯预警、实时奖惩、深度建管融合等在内的工程建设、转场综合管控机制,为“一夜转场”一次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集团创建的建管融合、专班攻坚、实时奖罚等体系抓住了关键,尤其是每周讲评,奖罚分明,有效调动了全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月15日开始,青岛机场全面实施“两场运行”模式和“四班三运转”班制。据统计,从3月15日至转场前,按照全仿真、全流程、全要素原则,胶东机场扎实开展115次日演练、6次周演练、329次专项演练、4次综合演练,发现并解决问题2000余项,“一夜转场”的“青岛样本”获得了民航局高度评价,被树为标杆典型在全行业内推广。
转场攻坚期,青岛机场坚持“老机场保障、新机场转场、疫情防控”三项工作齐头并进、统筹兼顾。转场前后,恰逢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胶东机场规划设计阶段未考虑疫情防控功能,为确保转场启用同时达到疫情防控最新标准,机场集团全力升级改造相关设施设备,客运方面于转场当日、货运方面于8月21日满足防疫要求。设立A指廊为中高风险地区航班专用指廊,同步配备专用机位、专用行李转盘、专用分流等待区等固定区域。5天时间内设置25个医学隔离方舱,配套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程监管全覆盖。在航站楼出入口、办公场所入口等关键位置配备大型红外测温设备配备29件,实现人员体温实时监测。
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相比流亭机场,拥有行业最高运行等级的4F级胶东机场航站楼和飞行区规模扩大了4倍多,在运营理念、硬件设施、运行模式等方面势必与之存在着巨大差异。
2019年以来,青岛机场集团提早谋划,按照“区域化管理、专业化支撑”理念,全面启动新机场飞行区、航站区、公共区等各类运营模式研究。在充分对标学习行业先进机场的基础上,青岛机场组建专班研究以航空器运行保障为核心的飞行区大运控模式(AOC)、以旅客保障为核心的航站区运行管理模式(TOC)、以保障机场正常运营为核心的公共区管理模式(OOC),以及飞行区、货运区等各类OC模式的研究落地。同时,对值机、行李、安检、通关、物流等主线业务流程再造。转场前,自助值机、无纸化通关等部分再造业务流程已在流亭机场试运行。
围绕模式研究、流程再造的成果,青岛机场加快推进组织架构优化调整,组建了公共区管理部、公共交通管理部、航站区管理部、安全管理部(应急管理部/总值班室)、服务管理部等,确保与大型机场运营相匹配。转场前,完成了组织架构设立、人员力量配备、职责边界梳理、试点运行等工作,出台相关配套制度、流程39项,构建起全新高效有序的管理运行模式,着力向大型机场运营、现代企业管理转型,不断强化以安全、服务、运行等为核心的机场核心竞争力。
安全是民航的生命线。面对流亭机场持续高位超负荷运转、设施设备故障老化,面对胶东机场全新的环境、设备、流程等巨大压力挑战,青岛机场在行业内首创安全、应急、值班“三位一体”管控体系,将原先分散在职能部门、保障部门、指挥调度部门的安全、应急职能统一归口,完成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强化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加强安全绩效的应用,顶格处罚安全问题,连年实现事故、事故征候“双零”目标,在民航局机场安全保障能力综合评价以及华东局年度安全考核中排名前列。同时,紧盯新机场运行过程中的重点部位、薄弱环节,提前排查应对鸟击、机坪夹角运行等安全隐患,逐项落实可靠措施。
服务方面,将服务工作视为核心竞争力,摆在与安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建立了服务质量综合管控体系,针对转场运行初期的旅客服务,青岛机场制定了《胶东机场转场服务风险处置方案》,对现场引导等4大类13项重点服务内容进行精准管控;积极协调地铁集团加大运力保障;加快布局城市候机楼建设,其中香港中路和北村2座城市候机楼已投入使用;优化机场快线班次,按照“加快加密、便捷便利”原则,实现了高峰时段15分钟一班、平峰半小时一班;做好转场初期旅客信息告知,积极协调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各航空公司,利用电话告知、短信提醒以及导航平台、售票系统的信息公布,及时告知旅客转场信息,覆盖旅客4.1万人次。
运行方面,充分发挥机场辖区内运行管理委员会作用,全面统筹协调日常运行中特殊恶劣天气、西向航班延误等制约放行正常率的主要矛盾,将机场相关保障资源与航空公司运行正常率挂钩。近期,针对转场初期实际,建立运管委每周例会、每日调度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已累计协调解决航空公司等各驻场单位转场运营初期各类问题56项。今年1月至3月流亭机场航班正常率分别排名全国第1位、第1位、第2位。胶东机场转场以来,航班放行正常率96.6%。
特色商贸方面,着力构建“同城同质同价”商业管理体系,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特色商贸核心竞争力,并出台相关配套激励办法,明确了打造资源共享平台、统一智慧收银、定期星级考核评定等6项措施,成为民航业内首个系统化落实“三同”工作的机场。在当前相对低位运转情况下,旅客日消费总额突破80万元,人均消费20元,超过流亭机场高峰时期水平。
景观环境方面,高品质规划建设场区景观绿化面积272万平米,在机场空间场景中融汇青岛海洋特色和齐鲁文化精髓,高质量塑造机场个性魅力,打造与青岛开放、现代、活力、时尚城市风格相匹配的机场景观画卷。
由经营型机场向管理型机场转型,人才是重要的支撑要素。青岛机场建立健全以绩效考核为杠杆的内部管理体系,将绩效考核作为队伍管理的核心杠杆,全面强化结果应用,将绩效考核成绩广泛应用于干部竞聘、“双通道”选拔、评优评先、派遣制转工等多方面,切实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以“三化一型”为鲜明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为建设“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和企业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2019年至今,市场化选聘管理类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普通员工800余人,以“多通道”为架构的员工职业发展机制为广大员工打造了“热带雨林”式的多样化人才成长通道,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建功机场的激情喷涌。
做精做强航空运输主业
机场是促进各类市场资源要素加速流动、循环、联通的枢纽。从流亭机场的区域枢纽到胶东机场的国际枢纽,青岛机场的功能定位和辐射能级大幅跃升,为青岛航空产业发展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青岛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军建说,以转场为契机,青岛机场将深挖特色优势,做精做强航空运输主业,努力为青岛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面向全球更高水平开放发展的门户枢纽做出与自身资源禀赋相匹配的贡献。
在推进路径上,将重点从日韩门户、中转功能、航空物流等方面发力——
巩固提升日韩门户功能。日韩航线是我市民航业发展的重要优势、特色,也是推动城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空中桥梁。近年来,青岛机场积极开拓,新增札幌、济州航线,加密名古屋、大阪、首尔等航线,形成了日均往返63架次的密集航班波,韩国旅客吞吐量由第3位上升至第2位,日本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第7位。疫情以来,机场集团全力稳住日韩市场基本盘,积极推动促成东京、釜山航线的恢复和首尔航线的加密。2025年前,青岛机场将新开通航点4个,完成对韩国全部8个航点中7个的覆盖,同时进一步加密首尔、釜山和济州航点,实现韩国航班“公交化”出行,年旅客吞吐量299万人次。新增日本冲绳、静冈等航点5个,总数达10个,同步加密东京、大阪、札幌等航线,年旅客吞吐量170万人次,排名由全国第7上升至第5位。
强化中转枢纽功能。综合考量城市特色地理区位价值等因素,做大做强中转枢纽功能将是青岛机场发展的关键一招。目前,已量身定做了东南亚-青岛-日韩,东南亚-青岛-欧美,国内中西部-青岛-日韩,国内中西部-青岛-欧美澳,国内东北-青岛-华东、华南及日韩“五大中转通道”。未来,将依托远程国际航线、密集型日韩航班波和国内空中快线,着力做好航线、航班之间的中转衔接,广泛吸引国内、国际客源来青中转,力争把中转做成青岛民航的新优势、新引擎。
创新推动航空物流发展。针对青岛市航空物流业发展短板,青岛机场将用实用好行业政策,着力推动航班“客改货”业务常态化、规模化运营。据了解,自疫情发生以来至今,共保障客改货航班4100架次,货邮吞吐量4.5万吨;重点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和上合组织国家开通国际全货机航线,今年已累计开通首尔、大阪、河内、阿拉木图、莫斯科5条航线,有效稳定了航空物流供应链。
中国民航局预测,未来一段时间,随着综合国力和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向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我国消费和交通出行将处于升级加速阶段,民航业务量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按照规划,到2025年,胶东机场将可满足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30万架次的保障需求,成为青岛在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双节点”价值的新引擎。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白晓 通讯员 尹文浩 陈星羽 报道)
责任编辑: 籍雅文
(白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