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半跑了11个点 成都之行青岛收获满满

5月10日,青岛市党政考察团成都之行的第一站,选择了地处成都市经济外向度最高、城市形态最现代的中国—欧洲中心。地处西南内陆、不靠海、不沿边的成都也有属于自己的地理优势,她是中国距离欧洲大陆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

一天半跑了11个点 成都之行青岛收获满满

来源: 信网
2021-05-12 11: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一天半跑了11个点!成都之行,青岛收获满满!

紧锣密鼓,马不停蹄。5月9日-11日,青岛市党政考察团在成都考察,在短短一天半里,零距离接触了成都11个考察点。

时间紧,11处考察点必然要优中选优,都是“成都之变”最具代表性的“窗口”。

任务重,是要透过“窗口”看门道。考察团成员边走边看,边听边想,结合青岛实际,和所属领域专业,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路,来探寻成都的发展逻辑。

考察学习的根本目的是思考和应用:

看对外开放,中国-欧洲中心能为青岛带来哪些启示?

看城市更新,望平坊、下涧槽社区、中车·共享城、成都TOD展示中心的做法,是否能为青岛打开新思路?

看产业发展,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两家龙头企业,对青岛有何借鉴价值?

有限的时间,匆忙的步履,透过11处考察点为青岛取得发展“真经”。

01

对外开放,成都懂得借势

成都已经从昔日的内陆腹地变身名副其实的开放前沿。中国-欧洲中心无疑是观察这一巨变的最佳切口之一。

5月10日,青岛市党政考察团成都之行的第一站,选择了地处成都市经济外向度最高、城市形态最现代的中国—欧洲中心。这座高达192米,共46层的“人”字形建筑,正以高耸入云的身姿屹立在城市中轴线上。

近年来,成都对外开放的成绩有目共睹,考察团要看的是成绩背后的发展思路。

成都是一座懂得借势的城市。

地处西南内陆、不靠海、不沿边的成都也有属于自己的地理优势,她是中国距离欧洲大陆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充分发挥了这一优势,通过发达的“中欧班列”运力,将开放的触角伸向至欧洲腹地和中亚各国。

如今,成都已凭借四面八方延伸的铁路网,成为国际物流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在空中,成都则编织了一张绵密的全球网络,成为成都乃至西部企业运用国际市场的主要依托。

扬长避短的成都更善于借国家战略的大势。

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密集部署中,成都抓住重大机遇,开放势能不断蓄积。

中国-欧洲中心被称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新旗帜,甫一诞生就被赋予了国之重任:它是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新平台,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

借助国家级对欧开放合作平台,成都链接全球资源要素的能力大大提升。自2017年5月启用至今,已吸引挪威Opera中国区总部、英国纬图全球亚太总部等170余家国际知名机构和企业入驻。

一直以来,青岛最突出的优势是开放。

青岛因港而生、向海而兴,依托区位和港口优势,站在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成为城市崛起的契机。

时至今日,区位和港口依然是青岛城市发展的最大优势。只是面对当下新的发展格局,青岛必须将原有优势融入到新发展格局中,除了搭建“国际客厅”等合作交流平台,更要借助国家战略的大势,抢抓RCEP等重大战略机遇,高起点、全局性谋划,将开放势能转换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作为山东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系列国家战略叠加的青岛,再度站上了新一轮开放发展的潮头,而成都借势国家战略的实践路径,或为青岛进一步探索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维度。

02

城市更新,成都智慧营城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遭遇到越来越多的成长烦恼。破解之道,在于城市更新。

成都是一座有着4500年城市文明史的古都,同时又是洋溢着年轻时尚气质的网红之都。考察团通过走访望平坊、下涧槽社区、中车·共享城以及TOD展示中心,可以直观感受到,在成都这座城,新旧元素正交迭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在有机重塑。

城市更新的关键是定位,这关系着旧空间要引入什么产业,保留哪些资源,最终向什么方向改造。

今天的望平坊诠释了城市新型产业业态与老式空间布局的完美融合。改造前,望平坊曾是老旧的工业和住宅区,亦是老成都记忆里“蜀地烟火人间”的真实缩影,经年累月,留下了工业文明、市井文化等宝贵资源。

这些资源恰恰是成都营造网红气质的重要元素。

为了盘活既有的资源,望平坊在保留场所原有记忆的前提下进行空间改造,引入融合跨界书店、文创新零售、产业孵化、国际青年社区、特色民宿等新型产业模块,摇身一变“最成都文创美食合集”的功能复合体验空间,成为年轻人眼中颇有成都特色的网红集散地。

还有始建于1952年下涧槽社区,通过整合新旧资源,实现了老旧生活区向特色文化街区的转型,同时对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展开了有益探索。

青岛的核心城区也亟需有效的更新方案。

市南区一直在为复兴中山路而努力;市北区拉开了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大幕;李沧区围绕李村商圈及周边展开城市更新的调研……

城市更新既关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是城市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更新”的必由之路。当前,青岛面临产业用地不足、老城区活力缺乏等问题,启动城市更新、促进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

透过望平坊、下涧槽社区的改造案例,我们要看到成都经营治理城市的智慧和定力,尤其在老城更新上,需要实现传承与更新的完美结合,城市功能与空间品质并行不悖,注重产业与生活的衔接。

在“存量更新”的过程中,城市还需要直面城市化进程中的拥挤效应。成都作为一个常驻人口超1600万的特大城市,已经率先探路破解之道。从中车·共享城到TOD展示中心,TOD成为实现社区综合性开发、促进城市有机更新的综合治理新范式。

3年多时间里,14个TOD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在成都次第呈现,这也为青岛在城市更新的道路上,破解“大城市病”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03

产业发展,成都构建“圈”时代

一个产业带动一座城。要看清一座城市的发展逻辑,必须透视她的主导产业。

此次考察的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成都京东方”)属于电子信息产业,正是成都首破万亿级的主导产业。

6年前,成都京东方布局了国内第一条第6代柔性AMOLED面板生产线。让世界惊叹的Mate X折叠屏,就来自成都京东方这座“超级工厂”。

对成都来说,项目投产的这几年里,不仅产品卖得好,更大的收益来自龙头企业对产业链企业的招引。成都京东方落户以来,迅速聚集了一批产业链的“朋友”。

“6年前,我们工厂周边还是油菜花田,如今已经工厂林立。”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秦向东注意到,这些林立的工厂,其中20家左右是成都京东方的配套工厂,“这6年,我们的配套企业发展很快,包括中光电等供应商就在附近。”

目前,成都京东方所在的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已经聚集了京东方、极米科技、路维光电、LG化学、深天马、中光电、TCL等一批新型显示企业,形成了从上游原材料、中游显示面板到下游终端生产的全产业链。

从龙头招引,到发展产业链,再到形成产业生态圈,成都优势产业的发展路径已然清晰。

早从2017年,成都提出以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错位协同发展,就划定了这一发展路径。在成都产业生态圈的建设中,头部企业扮演了磁石作用,起到吸引上下游产业链的作用。而产业功能区扮演了产业生态圈承载体的角色,集合每一个企业的力量,聚点成链,最终形成行业竞争优势。

这一发展思路,与青岛不谋而合。

汽车制造业作为青岛的第一大产业,在短短数年间,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强的爆发式增长,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成功落户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功不可没。在这两大整车生产的龙头企业带动下,仅青岛汽车产业新城的落户企业就达到400余家,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带动青岛汽车产业迅速崛起。

目前,围绕涵盖优势产业和未来趋势的13条产业链,青岛成立产业专班,建立了一套严密、有效的推进机制,以产业链招商,不断丰盈产业生态。

具体打造产业生态圈的做法上,成都有一点颇值得青岛借鉴。

在招引龙头的同时,成都更加注重对本土产业链企业的培育。“成都非常注重梯度培育本土企业,以链圈思维聚焦前沿细分行业,既深度服务了头部企业,又有望在差距最小的领域占领先机。”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本土培育更有利于城市掌握产业的话语权。”

此次考察团走访的成都11处考察点,更像是一扇扇透视成都发展路径的窗口。通过看成都对外开放、城市更新和产业发展的诸多亮点,在开拓视野的同时,青岛应从中抓取内在的发展逻辑,结合青岛的特点,形成属于青岛的路数和打法。如此一来,便不虚此行。

作者 王婷 沈默 梁超 衣涛

摄影 丘欣敏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