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对接“专人专员”市南开启招引6.0时代

截至目前,青岛市市南区已集聚世界500强企业区域性总部50家、18座税收过亿元楼宇(园区)、拥有全市一半以上的甲级商务楼宇。”  近些年,市南区商务局努力做企业的“代言人”,为企业代言链接相关资源,会聚潜在客户开拓市场。

政企对接“专人专员”市南开启招引6.0时代

来源: 青岛财经日报
2020-10-21 16: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李倚慰

梧高凤必至,花开蝶自来。营商环境是一把“尺子”,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入驻,可以让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壮大,带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它是释放市场经济活力的“闸门”、开启区域经济高速“快车道”的全新注解。截至目前,青岛市市南区已集聚世界500强企业区域性总部50家、18座税收过亿元楼宇(园区)、拥有全市一半以上的甲级商务楼宇。

打造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只有企业满意的“地平线”,没有完美收官的“天花板”。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中,市南区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软服务提升,市南区不断擦亮营商环境这块“金字招牌”。通过引进德国SNP、壳牌、华夏基石、产融中心、金夫人等一批上市公司和头部企业,打造上市公司北方总部基地和中小企业成长孵化加速器,辐射撬动产业上下游关键企业,形成全产业链发展的竞争优势,已然成为近年来市南区的发展路径。

行政审批服务走在全市前列

“近年来,市南区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据青岛市南区行政审批局局长陈鹏介绍,2018年,市南区在全市率先组建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实现了“审批事项、审批职能、审批人员”三集中,进而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2019年,在全市率先设立“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将办事窗口由52个缩减到36个,实现“一窗办理”;2020年,在省内率先实现政务服务进商超、进楼宇,在社区、银行、商超、楼宇等地布设17台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在太平角社区设立省内第一个社区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区。

“企业开办效率对企业项目落地感受、营商环境都有不可小视的作用。”陈鹏表示,“企业开办最初需要注册登记,然后进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印章刻制等四个环节、20个工作日,通过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市南区的企业开办时间一再缩短,现在普通企业开办只需一个环节、一个工作日就可完成。”自2020年6月30日起,市南区免费为企业刻制开办的首套印章。目前共免费刻制1800余套,为企业节约资金27万元。

目前,市南区11个街道50个社区均已实现了“一窗通办,全科服务”。347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面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工作模式,实现审批服务“一窗通办”。同时,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审批,1~9月通过全程电子化登记4356户,占企业开办总数的83.6%。并推行“一事全办”事项并联审批和掌上“智能办”审批,46项审批事项实现“一事全办”。此外,市南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还推出了“1+N”主题服务套餐,提供审批热点难点问题解答、审批服务政策解析、审批服务信息解读等查询、宣传、咨询服务。

为企业提供“专家+管家”式服务

“如今,市南区的招引方式已从简单对接企业的1.0时代逐渐发展到为企业安排专员服务的6.0时代。”市南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招商服务科科长周志强说,“6.0时代是指从招引到项目落地再到企业发展壮大,都有政府安排‘专人专员’为企业服务,便捷企业对接与政府有关的事务,陪企业共同成长。”

近些年,市南区商务局努力做企业的“代言人”,为企业代言链接相关资源,会聚潜在客户开拓市场。周志强告诉记者:“招商就是做蛋糕,市南区商务局的招商理念是帮企业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创造有利环境让企业把蛋糕越做越大。招引企业落地不是目的,把企业招进来做大做强,让企业在当地产生税收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去年6月,国内最早专注于工业物联网的深圳智物联网络有限公司在市南区投资设立法人公司——青岛智物联网络有限公司。为了帮助企业迅速打开青岛市场,市南区商务局与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处一同为青岛智物联网络有限公司代言,联系了与智物联有关的特种设备企业近150位代表,帮助其举办招商推介会,为青岛智物联网络有限公司及其潜在客户搭建桥梁建立联系。同样,对于今年9月刚刚在市南区注册落地的青岛产融中心,市南区商务局也提供了“专家+管家”式的服务,联同区各经济职能部门从走访洽谈到落户选址,从执照办理到开业论坛筹备,历时三个月安排专人专员全程全方位跟进服务。根据青岛产融中心“产业招商+金融服务”的业务定位,市南区商务局协助青岛产融中心策划举办了青岛市中小企业新产业金融论坛暨青岛产融中心开业仪式,帮助企业联系邀请了东营银行、山高普惠(深圳)信息服务公司等200余家银行和企业参会,诠释了政府搭台、企业助力、产融协同助推青岛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优质营商环境。 (下转A4版)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