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2月20日讯(记者 郭欣 滕晓阳)今天上午10点,青岛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第四次新闻发布会,通报青岛疫情防控社会管理服务和随访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密织2.9万个网格,守住城乡社区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沙秉忠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会管理服务和随访组各成员单位切实做好“五保”,即:保安全、保稳定、保生产、保民生、保信心。
社区是疫情防控最基础、最基层单元,守住了,全社会防控才有更扎实的基础。据介绍,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先后印发两个文件,部署安排城乡社区防控工作。2月1日,印发《青岛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方案》,提出18条措施,并逐一压实责任;2月13日,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商务楼宇、厂矿企业、医院学校等网格化管理服务的通知》,进一步落实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和地毯式排查工作要求,严把“四关”。
严把“排查关”。全市共动员35.7万名社区(村)党员、3.4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5.9万名专兼职网格员,成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城乡社区防控小组,对全市2.9万个城乡社区网格实施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对城乡社区和民宿、家庭旅馆、日租房、群租房、养老机构等场所开展滚动排查,将企业、写字楼、商业网点、复产企业等全部纳入网格管理服务,组织党员干部包企业、包楼宇、包商场、包市场等,把防控工作措施落地落实落细。
严把“审核关”。市公安局针对上级通报、大数据分析、外省市协查、群众报告、确诊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人员等5个方面线索进行深度分析,第一时间推送、落地、核查、反馈有关疫情防控工作信息。截至目前,会同卫健部门梳理派发随访信息46616人次,随访反馈45865人次。
严把“进口关”。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切实加强各高速公路、国省道、火车站、机场、汽车站、码头等外围入口管控,对所有返青、来青人员进行登记,应查尽查。截至2月19日,累计检查高速路口入青车辆137.6万辆、人员383.6万人次;其他道路入青191.6万人,站点192万人次。
严把“出入关”。对社区、村、企事业单位实行疫情管控全覆盖,全面设立检查点和监测哨,对所有进出人员、车辆严格落实体温检测、信息登记等防控措施。
查处涉疫情案件214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59人
青岛加强法治保障服务,推动疫情防控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开展。
强化社会面管控。公安机关实行社会面一级巡防勤务,每天部署警力6600名,建立79支应急处突分队,加强城乡社区、医院药店、商场市场、机场车站、地铁公交等重点部位巡逻管控。春节假期至今,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70%。
严惩涉疫违法犯罪。全市公安机关累计查处涉疫情案件214起,其中扰乱疫情防控秩序案件68起、造谣传谣案件59起、制假售假案件6起、涉疫情诈骗案件19起、非法售卖野生动物案1起、其他案件61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59人,其中刑事拘留23人、取保候审15人、监视居住1人、治安拘留54人、罚款13人、治安警告2人、教育训诫151人。
在涉疫违法犯罪中,扰乱疫情防控秩序案件占比较高。据市公安局副巡视员、宣传处处长王海安介绍,截至目前,青岛已经发生68起扰乱疫情防控秩序案件,有的不听劝阻,辱骂、殴打医务人员;有的拒绝体温测量、拒绝登记,辱骂、殴打防疫工作人员;有的强行冲闯防疫检查站点,破坏防疫设施。在当前防疫形势下,小区、村庄和办公楼、写字楼、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以及公共交通工具的防疫检查是防疫工作的重要环节,所有人员都必须接受体温测量,认真登记个人信息,自觉服从防疫工作人员的管理。同时,防疫工作人员要注意工作方法,文明防疫,防止与被检测人员发生矛盾纠纷;公安机关也要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决做到不过度执法、不粗暴执法。
突出司法服务保障。市中级法院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为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通知》,依法支持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实施的疫情防控政策以及采取的紧急防控措施。
据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杨光介绍,检察机关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各项检察工作正常运转。市检察院对23起涉疫情案件实行提前介入,指派办案骨干引导侦查调查机关收集固定证据;对全市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线索进行摸排,发布诉前公告5个。
市司法局第一时间发布《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公众法律责任常识》,明确市民应履行的5个方面法律义务,公布11类违法行为涉及的罪名,组织律师线上为市民开展法律服务。
市公证处在全国率先倡导并联合发起“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公证公益行动,截至目前,已有29个省(直辖市)的135家公证处加入此次行动。
新建互联网法庭130个,网上立案4509件
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青岛市政法各单位依据职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2月14日,市委政法委出台《政法机关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的八条措施》,从执法保障、全时响应、网上提速、警企对接、化解矛盾、高效服务、宣传引导、强化监督八个方面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法治服务保障。
市公安局出台快捷办理复工复产运输车辆通行证、开辟企业运输车辆绿色通道、做好复工复产企业突发状况应对处置、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等8条工作措施。
市检察院用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平台、12309检察服务公开电话,实行24小时“不打烊”服务,做好网络信访处理和法律咨询,完善服务企业“绿色通道”和“直通车”,做到有问必答、有诉必理、有纷必调、有难必帮。
市中级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胜良介绍,为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青岛两级法院加快推进在线办事办案工作,新建成互联网法庭130余个,进一步理顺网上立案流程,细化微信庭审程序和办法,春节假期后全市法院共通过网上立案4509件,通过互联网法庭或微信开庭497件,充分保障了当事人足不出户参与诉讼,从而做到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两不误。
据市司法局副局长刘春颖介绍,为满足企业对法律和政策的需求,助力企业平稳有序复工复产,市司法局汇总编辑《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政策汇编》,整理编辑《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企业相关法律文书提示文本汇编》,发布《法务惠企:致广大企业家朋友的一封信》,在“青岛司法”微信公众号推出“疫情防控期间相关法律问题查询平台”,方便企业和群众查询了解疫情防控期间与自身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提供多种网上或电话办理业务的途径,帮助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
青岛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做到“封闭不封死、关爱不停步”,各级各有关部门根据工作实际,动态调整管理服务措施。
严密落实防控措施。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制定完善普通家庭、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重要客运枢纽、养老机构、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领域防控工作指南。市场监管、商务、卫健等部门联合出台《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网络订餐平台送餐人员防护工作七条措施》,加大网络订餐送餐行业指导;教育、工信、商务、交通运输、民营经济发展等部门分行业领域编制防控方案,最大限度减少疫情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
全力服务保障民生。据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屹卿介绍,市民政局印发《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聚焦精准脱贫,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注意及早发现部分群众出现的“因疫致贫、因疫致困”情况,及时建立社区化防控网,临时启动专门政策和工作机制防止困难群众生活出现问题。民政部门专门针对社区中生活不能自理、患有严重疾病的困难居民,采取助医、助餐、上门服务等措施进行帮扶救助;对重度残疾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高龄老年人等自身防控能力弱的群众,安排专人对其家庭进行消毒清洁,帮助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对因疫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通过临时救助、即时帮扶、办理低保等方式予以保障,为低保特困人员累计发放生活救助金7446万元,提供米、面、油、蔬菜、鸡蛋等等副食品确保生活困难群体生活有保障;对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严密监测其健康状况,督促服务人员认真落实照料服务责任。
市商务局启动市区远郊社区蔬菜配送工作,落实“菜篮子”保障网格化服务,在市南、市北等6区设置85处批零投放点,组织投放蔬菜、肉食等农产品1万余吨。
做好心理疏导,增强信心消除恐慌
在严格防控疫情的前提下,青岛充分发挥作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优势,集聚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专家人才资源,迅速围绕疫情防控启动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
统筹资源,全面服务。市卫健委组建114人的心理援助专家队伍,为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党员干部、留观和住院治疗人员等提供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开通39条心理服务热线,利用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为市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体现人文关怀,让群众感受到青岛的城市温度,最大限度地增强信心、消除恐慌。
立足基层,专项服务。城阳区发挥“瑞阳心语”品牌优势,开通“阳光心理”服务平台和心理咨询热线,累计服务2.6万人次。胶州市积极推进“敞亮工程”建设,组建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等1000余人的援助服务队,通过社会心理服务云平台、心理微课、解忧信箱等渠道为群众提供心理测评、咨询服务。市南区组建守护心灵志愿服务队,为一线社工、社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越是攻坚克难,越需要同心同德;越是面对挑战,越需要群策群力。青岛正以“精准、科学、有力、高效”的标准,继续把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当做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二是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三是坚持深入走访、滚动排查,动态掌握实有人口情况;四是坚持广泛宣传、凝聚共识,确保城乡社区防控深入人心;五是坚持暖心关爱、优化服务,切实保障防控措施落地落实落细,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