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施救与冷静自救的完美结合”——“解密”山东11名被困矿工获救关键

题:“科学施救与冷静自救的完美结合”——“解密”山东11名被困矿工获救关键 20日凌晨3点到达现场时,刘辉了解到,一个班组、一名防冲击地压工作人员和一名安监员被困在火场前方200米的巷道尽头。

“科学施救与冷静自救的完美结合”——“解密”山东11名被困矿工获救关键

来源:新华网 2019-11-22 12: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济南11月21日电 题:“科学施救与冷静自救的完美结合”——“解密”山东11名被困矿工获救关键

新华社记者陈灏、魏圣曜

“11名兄弟都没事,出来的时候走得比救援队员还快呢!”在山东能源肥矿集团梁宝寺能源公司“11·19”火灾事故11名被困人员全部升井、送往医院后,救援队伍总指挥刘辉终于放下顾虑、咧嘴笑起来——11名矿工被井下火场堵在巷道尽头36个小时后,全部安然无恙返回地面,值得欣慰!

今年56岁的刘辉是山东能源肥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的队长。19日夜间,山东能源肥矿集团梁宝寺煤矿3306工作面发现火情,11名正在作业的人员被困。在随后的救援中,刘辉担任矿山救护队救援指挥,几乎是“不眠不休不食”地参与了整个救援过程。

20日凌晨3点到达现场时,刘辉了解到,一个班组、一名防冲击地压工作人员和一名安监员被困在火场前方200米的巷道尽头。其中,率先发现火情并汇报调度室的安监员放弃撤离的机会,折回“迎头”位置、即巷道最深处的作业位置通知工友撤离,也被困住。

在事故救援指挥部的安排下,救援队员一边井下进行通风、降温,一边使用高压水枪、惰性气体等进行灭火。灭火弹、无人机、灭火机器人、侦察机器人也被派上阵。此外,现场救援指挥部还决定在地面安排2台千米钻机,打通联络通道。

“井下条件极差,温度和有害气体浓度都非常高。”刘辉说,井下可见度极低,“手贴在脸前都看不到”;一氧化碳浓度最高时接近8000ppm,吸入有致命危险;救援人员需要背着20多公斤重的救援设备,在60℃高温环境中作业,体能快速被消耗,“步行半小时、作业一刻钟”导致人工施救举步维艰。

火场跨不过去、人员联系不上,被困住的兄弟们还有救吗?在所有办法陆续失灵时,事故救援指挥部坚持认为,井下有10.8厘米直径的供水管、通风管,和直径1米的风筒,能形成一个适合生存的安全港。指挥部要求通风设备保障运行,持续向迎头位置输送新鲜空气;同时,风机后堆放冰块,尽可能地为被困人员降温……

在地面救援现场,事故救援方案还在不断完善,一些救援人员面带忧虑坚守;而在井下,被困的11人也开始行动起来——直径1米、由阻燃材料制成的风筒,成为他们选择的逃生通道。

“根据升井时间分析,他们大约是21日早上7点半到8点之间,开始顺着风筒往外爬的。”刘辉说,身处险境的被困人员表现出良好素质和组织性:4名干部分成2人开路、2人殿后,其余7人在中间,有序自救。凭着对外界温度的感知,被困人员在风筒中爬行300多米、跨过着火带之后,用随身携带的工具切开风筒。

21日8时45分许,正在井下灭火的救援队员发现了爬出风筒的被困工友,并第一时间送上压缩氧自救器,避免一氧化碳中毒。9时27分,被困人员在救援队员的帮助下抵达井下安全区域;10时18分,11人全部安全升井,被立即送往医院。

“我真的没事!可不可以给媳妇打个电话?”一名矿工升井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给家里报个平安。说到这事,刘辉也忍不住乐了。他说:“这些兄弟们上来的时候都挺好的,最大的身体不舒服可能是肚子饿了。”

记者从救援指挥部获得的医院检查结果,也印证了刘辉的判断:11名获救的被困人员无生命危险、甚至连外伤都没有,只有2人出现了血压升高、电解质紊乱等轻度症状,很快就可以出院。

“这是一次科学施救与冷静自救的完美结合。”事故救援专家组组长、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王端武说,有效的外部救援确保了11名被困人员的生存环境,积极的自救让他们及时脱险。同时,他们通过风筒实现逃生,也为今后地下矿山的安全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