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风华叫青州•讲好青州故事”名家采风活动圆满落幕

“有一种风华叫青州•讲好青州故事”名家采风活动圆满落幕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1-12 09: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10日,“有一种风华叫青州——‘讲好青州故事’名家采风”文旅论坛在潍坊举行。同时,为期三天的“讲好青州故事”当代实力派作家采风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后分天下为九州,青州即为古九州之一,而在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记载“海岱惟青州”,“海”指渤海,“岱”为泰山,泰山和大海间这片广袤的土地便是青州。青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风景秀丽,素有“海岱明珠”、“东方花都”之美誉。

为了生动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青州城市建设发展的壮丽画卷、文化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和蝶变历程,由中共青州市委宣传部和青州市文旅局主办,青州市文化馆、山东海岱传统文化研究发展中心承办的“讲好青州故事,庆祝新中国70华诞”名家采风活动于11月8日启动。

当代实力派作家邱华栋和山东省作协原副主席李掖平,河南省作协副主席王剑冰,《潜伏》原著作者、天津作协副主席龙一,《散文选刊》主编、著名散文家葛一敏,知名作家、央视《看见》栏目主编王开岭等23位业界专家组成的采风创编团队,走进千年古城青州,用文学、艺术特有的形式和视角,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挖掘和发挥青州旅游文化资源优势,为旅游注入文化基因,以多元化的、富有时代感、国际化的“语态”向世界讲述文脉青州的动人故事。

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采风团深入了黄花溪、泰和寺、井塘古村、云门山、青州博物馆、青州古城等景区进行了实地创作,青州每一处自然风光都映射出了其悠久的历史文化风采,令人印象深刻。采风第一站是地处唐庄西山谷中的黄花溪,溪水清澈,宛若一个乡间少女,静则流光盼顾,野花满头,相思成潭;动则飞流湍急,落玉之声,如山歌清唱,清纯甘美……群山怀抱之中的古村落——井塘,也同样让人动容,石板路,石头房,古桥,古井,古庙,古戏台,都静静地伫立在山坡上,无声无息,置身其中,让人们在城市里染指的那些繁华噪杂,瞬间烟消云散。

采风第二站中的青州博物馆就建在原来青州城垣的残基之上,气象堂皇。从高至两米多的北魏一铺三尊浮雕大背屏,到一褶衣带、半截佛手的细碎残件,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尤其是馆内所藏龙兴寺佛教造像,被认为是20世纪佛教艺术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这批造像数量巨大、种类繁多、雕造精美、彩绘富丽,独具特色。只见这一尊尊佛像造型变化多端,表情惟妙惟肖,有的沉静安详,有的慈悲含笑,隔着时空,抚慰众生,给各位作家的内心深深的嵌入了“青州之微笑”的美好印象。

青州古城内街巷肌理清晰,空间布局完整,较为完好地保留了古城传统风貌,游客走在其中将领略到青州古城曾经的辉煌,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而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冯溥的私家花园——偶园,被李掖平老师赞为“兼有南方园林之秀巧、北方园林之乡野粗犷”,结构严谨,布局得体,怪石嶙峋,曲径通幽,别有一番情趣。

此次风行程安排紧凑合理,丰富多彩,为作家们挖掘海岱文化千年古韵,体察青州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故事,积累地域文化元素和艺术构思素材提供了良好契机。名作家、画家、摄影家、主流媒体记者也将通过精品佳作,进一步激发全民认识青州、爱上青州、畅游青州的热情,进一步提升青州文化软实力和新形象。

作为此次采风活动的重头戏,11月10日上午举办了“有一种风华叫青州——‘讲好青州故事’名家采风”文化旅游论坛,采风的名家们与青州市领导、文旅局领导、青州当地人文历史专家、民俗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青州旅游文化,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方向。论坛上,李掖平以“美青州•慢生活”为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她表示,青州山美,水美,人更美,在这里,人们会想到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还有“临水照花人”,诗意满满。青州平淡自在的慢生活也让人舒缓从容,身心舒泰,这些自然景观与文化资源,对青州打好“文化牌”,构建“经济圈”,提供了绝佳优势。

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