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济南市中国重汽莱芜厂区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以“‘链’出新能源”为主题,邀请中国重汽、魏桥汽车、特来电、丰元锂能四家企业负责人,通过实地参观、交流互动等形式介绍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情况和优质产品。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5年初《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出台,确立了以济南、青岛为“双核”引擎,“两核引领、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从一块电池的诞生到一张充电网的落地,从一项核心技术的突破到一辆新能源汽车交付使用,产业链上的好品山东,正在重新定义驶向未来的出行。
发布会现场的展厅里,两瓶装着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的容器引起大家的关注。作为锂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丰元锂能的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的压实密度突破2.6g/cm³,能直接解决动力电池快充和长续航两个关键问题,产品各项指标在行业里领先。除了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山东丰元锂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万福信还提到了另一个核心技术优势——高电压单晶三元材料。“这种高电压单晶三元材料相比传统三元材料截止电压提升约20%,高电压特性使得相同体积的电池能储存更多电量,从而满足高端车型对续航的极致需求。”万福信向记者介绍。
“充电网最大的价值,就是保障‘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的安全’”。面对是否有保障电池安全技术的提问,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健做出这样的回答。赵健所说的充电网不同于传统“单兵作战”的充电桩,而是“作战部队”,将汽车、充电桩、电网有效连接起来,进行统一调配,支撑有序充电与电网协同。
赵健从上下两个角度进一步解释:对上,充电网通过构建车联网和分布式储能网络,实现光照充足和用电低谷时段充电、高峰时段向电网放电,对国家电网用电削峰填谷,保障充电安全;对下,充电网开发两层安全防护,一层通过充电时对车辆和电池进行大数据体检,并以此建立数据库、自学习大模型,抓取异常数据,防患于未然,另一层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和超级电容管理系统的硬件层协同进行主动防护,保障汽车和电池的安全。
在中国重汽莱芜工厂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内,智能机械臂精准作业,新能源车型的组装流水线高效运转,从一个零部件到一个车头组装完成仅需要两个半小时,“智”造速度背后是中国重汽突破新能源商用车高压电控系统、高效电驱动系统等一批“卡脖子”技术的深厚底气。“最高电量达600kWh、续航里程达450km、‘谷电峰用’降低用车成本、真正实现充电一次即可满足全天工作”“120kWh动力电池、支持2C倍率快速充电、充满一次电续航超过300公里、电量从20%充至80%仅需18分钟”,发布会上,山东重工集团中国重汽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海向记者们介绍产品优势。
“魏桥是以铝为基础做原材料,相比于钢,又轻又安全的铝对整车材料的替代性是比较大的”,山东魏桥新能源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乘用车事业部副总经理顾志宏介绍说。作为全球唯一同时具备铝全产业链、整车制造与回收再生能力的汽车企业,旗下中国宏桥构建了从热电、采矿到精深加工、再生铝的完整铝产业链,为新能源汽车生产提供了强大支撑。魏桥汽车科技集团围绕铝轻量化技术展开系统性生态布局,打造出“轻量化、绿色化、智能化”产业集群。谈及未来顾志宏表示,“我们在轻量化层面将助力产品打造独特优势,让汽车更轻、成本更低、车身材料更强,为汽车的产品竞争力带来质的飞跃”。
山东省工信厅装备产业处处长贺强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3.2万辆,同比增长107.1%,产量居全国第4位,较去年同期提升5个位次。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将突破1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全省汽车总量的比重将继续提升。”
(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赵瑞雪|郑历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