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道德模范系列记者见面会第二场:三位齐鲁儿女的温暖答卷

山东省道德模范系列记者见面会第二场:三位齐鲁儿女的温暖答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08 20: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8日,山东省道德模范系列记者见面会第二场在济南举办,邀请枣庄滕州市龙阳镇学区党委书记、主任刘真标,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杨守伟,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山角社区渔民刘世瑜三位道德模范代表讲述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并与记者交流。

30年乡村教育路,爱是传承

刘真标是枣庄滕州市龙阳镇学区党委书记、主任,也是凫山快乐成长营、龙山快乐成长营的创办者。谈到关注农村困境儿童群体的原因,刘真标说:“小时候家境贫寒,我几度面临辍学。当时我的老师孙房园了解情况后经常帮助我。小学毕业时,我是学校唯一一个通过重点中学预选的学生,临到正式考试家里却没人送我考试。当天是孙老师带着我前往十几里外的考场,遇到道路坑洼不平更是把我背在肩上……从那时起我便下定决心要做孙老师那样的人。”

1998年,教学之余刘真标发现学校里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的孩子,还经常有中午吃不饱、吃不好甚至吃不上的情况,便自掏腰包租赁民房办起了困境儿童关爱室,让42个家庭贫困的男孩子长住下来。“白天我给他们做饭,晚上陪他们看书学习,夜里一起睡大通铺,就这样一直坚持到毕业。”刘真标回忆说,后来这些普通乡镇中学的孩子里有10人考取了省重点中学。

在乡村教育道路上默默行走了30多年,刘真标逐渐意识到,对农村困境儿童来说,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至关重要。“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所以我开始思考利用闲置校舍,召集更多的志愿者,设置更丰富的服务项目。”刘真标说。

就这样,凫山快乐成长营、龙山快乐成长营相继开营。

在凫山快乐成长营,刘真标精心设计16个托管项目,招募42名教师志愿者,每逢双休日、寒暑假便把孩子们接到营地,陪他们打球、唱歌、下棋……在龙山快乐成长营,刘真标自筹资金购买食材、炊具、农具、文体器材等物品,配齐寓教于乐的炒菜坊、烘焙坊等教育“工坊”。孩子们在这里学会了基本生活技能,也变得多才多艺、活泼开朗。“未来我要把成长营做到更多农村困境儿童需要的地方。”刘真标说。

“我们要做的,就是拼尽全力,把孩子们高高托起”

杨守伟,是潍坊市儿童福利院的副院长,也是孤弃儿童的“妈妈”。见面会之前,杨守伟刚从北京回来不久,她是去陪曾经住在福利院的孩子惠惠做手术。“手术预估时间是9个小时,可是我在手术室门外等了整整12个小时才结束。这些年,我每次签孩子们的手术同意书,手都在抖。福利院的孩子,生来就比常人更难,可正因为难,我们更要让他们知道:这世上有人愿意为他们拼命。”杨守伟动情地说。

杨守伟所在福利院的孩子90%以上患有重度残疾或重度疾病,大多数生活不能自理,要照顾好他们,不仅需要决心和勇气,足够的耐心与爱心,还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25年来,杨守伟和同事们每天跟福利院的孩子们在一起,给孩子们洗澡洗脸、喂奶喂饭、康复特教;

还先后取得了孤残儿童护理员、高级育婴师、营养师、康复保健师等多项资格证书,申报成立了“杨守伟劳模创新工作室”;完成孤残儿童保护性约束衣、手握环、婴幼儿触摸墙等创新10余项,把部分创新成果推广到全国。

至今,杨守伟养育过1000多个孩子,400多个孩子被家庭收养,这些孩子重新进入家庭,走进校园,融入社会。“福利院有一块长长的照片墙,上面贴满了从儿童福利院走出去的孩子,他们都曾是我生命里最亲的人。这些年,每当思念那些走出去的孩子时,我们就把这份牵挂化作动力,把更多的爱播撒出去,送给更多的孩子。”杨守伟说。

如今,杨守伟和同事们走出福利院,把康复训练、特教课堂搬进社区家庭,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把服务送到困境残疾儿童的身边。

“船帮船,人帮人,出了海就是一家人”

刘世瑜是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山角社区的一名普通渔民。这个生在海边,长在海边,靠打渔为生将近40年的“普通渔民”却在随时可能把船体掀翻的狂风巨浪中挽救了17条生命。

2021年9月5日,因海上风力大,危险系数高,刘世瑜驾驶渔船返航,途中收到另一艘渔船的求救信息,便联系附近的渔船一起前去救援。因为风浪太大,距离出事渔船原本30分钟的航程,行驶了将近一个小时,遇险船已经看不见,只剩在波涛中漂浮的一艘小救生筏,遇险人员都在上面,随时可能被海浪掀翻。“我们抛出救援缆绳,合力将遇险船员一个接一个救起,整个救援过程持续了2个小时,才终于把7名遇险船员救了上来。”刘世瑜回忆说。但这并不是刘世瑜第一次救人,2003年冬天,刘世瑜和同伴就曾在9级大风中救起过10名外地船员。

面对“英雄船长”的称呼,刘世瑜说“英雄”这称号太重了,他只是个普通渔民。非要说“英雄”,他认为所有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的人都是真英雄。“两次救援,我的船员都是毫不犹豫跟着我冲进风浪里,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勇气,是青岛渔民血脉里的团结劲儿——看到遇险船,附近渔船没有不拼命的。”刘世瑜说。

现在刘世瑜在当地社区文明实践站报名当了宣讲员,和大家交流经验教训,结合自身经历告诉大家:救援不是蛮干,而是要讲究方法。“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感染、带动更多人加入向上向善的行列中来,让做好事、讲道德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尚。”刘世瑜说。

(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赵瑞雪|郑历惠)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