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病方便多了,卫生室设备齐全,在家门口就有市里大医院专家看病。”朱柳村杨大爷的感慨,道出了乡村医疗提质提效工作的成效。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持续发挥监督职能作用,把公共卫生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提质提效、医疗政策保障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作为监督的重点,综合利用视察调研、专项审议等方式,推动全民医疗保障网越织越密,助力全市实现“病有所医、医有所保”。
精准监督:让医保政策更有温度
烟台市人大常委会运用“四不两直”监督方式,直奔基层和现场,真实掌握医保政策落实情况。在去年开展的基层公共卫生工作专项审议中,组织教科文卫委委员、人大代表,走访基层医疗机构和医保经办窗口,现场与患者和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梳理3大类,8个具体问题,以问题清单方式移交市政府医保部门落实,今年初进行了跟踪督导,部分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破解难题: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
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难”问题,烟台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将基层公共医疗卫生列为监督重点,多措并举推动问题解决。一方面,组织考察组赴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学习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发挥医疗卫生领域专业代表的作用,围绕分级诊疗、社区卫生服务、县域医共体改革等关键问题深入研究,向市政府提出建设性意见。
在人大监督推动下,卫健部门建成11个紧密型医共体,实现远程影像、检验等“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覆盖基层医疗机构,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县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强基固本:乡村医疗焕发新活力
乡村医疗卫生是民生短板,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将其列入年度重点监督议题,通过视察调研形成问题清单和意见,督促市政府出台专项政策文件。市财政加大投入,在全省率先建立村卫生室建设和运行经费补助机制;创新实施“县管乡用”“乡聘村用”与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开展“千名医护进乡村”活动,选派医护人员到村卫生室巡诊帮扶,让偏远山区群众也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
(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赵瑞雪|代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