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突破盐穴储能技术 废弃盐穴变身“储能聚宝盆”

山东突破盐穴储能技术 废弃盐穴变身“储能聚宝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07 20: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5月7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深化地质工作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安全护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情况。

会上,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党委副书记张玉洪表示,省煤田地质局聚焦服务“双碳”战略,共建全省首个盐(矿)地下空间储能科研平台——盐(矿)地下空间储能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致力于盐腔探测、利用潜力、地下工程建设等技术攻关,目前,开展盐穴储能储气项目10余个,约占全国同类项目1/3。

“通过利用丰富的地下盐穴资源实现大规模电力储能,就像一个埋藏在地下的‘超级充电宝’,有效支撑了电力系统的平稳高效运行。”张玉洪说。

在攻克关键技术瓶颈方面,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总经济师、二级巡视员杨平介绍,省煤田地质局率先在全国构建起盐穴储能领域“地-井-腔”协同勘查技术体系,采用高精度三维地震精细探测、大口径复杂地层快速钻进、精准定向对靶等技术,破解省内多夹层盐腔建库改造难度大、盐穴形态刻画精度低、腔体稳定性评价复杂等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助力地下废弃盐穴变身“储能聚宝盆”。

强化平台人才支撑是盐穴储能探索的关键一环。杨平介绍,省煤田地质局通过创新“院士工作站+特聘专家工作室+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科研创新中心”四位一体招才引智模式,对盐穴储能进行重点技术研究,在盐腔探测、利用潜力评价、地下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赵瑞雪|李睿涵)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