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闲置空间微更新 盘活居民休闲活动“新场景”

山东青岛:闲置空间微更新 盘活居民休闲活动“新场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5-23 14:2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5-23 14: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走进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鞍山五路街角活力空间,色彩明亮的防滑地面、崭新的健身器材,还有供老人儿童休憩的坐凳……周边居民纷至沓来,大家或是锻炼身体,或是休憩闲聊,或是遛娃散步。

“以前这里很旧,墙皮都掉成大花脸了。”王大爷指着入口处说,“那边进来是个大坡,地上的红砖也不平,运动器材都很旧了,我们老人活动起来也不方便。”

近年来,青岛市北区通过打造微更新项目,将一处处闲置用地、城市边角地块改造成一处处口袋公园、健身场地,用小变化、小改善、小更新,让老城区得以焕然一新,让居民们的幸福生活在家门口触手可及。

活力焕新,升级街角活动空间

鞍山五路街角活力空间改造项目位于市北区鞍山五路、鞍山路交界处,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周边有住宅楼20余栋、居民1500余户,人口密集、老年人群多,周边居民迫切需要一处日常休闲和活动的空间。

了解居民诉求后,海伦路街道通过实地调研,组织召开居民议事会,多次协商讨论和投票表决,最终锁定改造方案,实现街角空间华丽转身,为居民打造了一处“家门口”的活动健身场地。针对老人反映的乒乓球台防风问题,设计团队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在周边加上了透明的防风设施。运动场一角,街道利用原有空间,融入文化元素,精心设计了党建标识牌和运动标识牌。

如今,曾经“灰头土脸”的小广场旧貌换新颜,成为一处集健身、休憩、文化宣传于一体的活力空间。“改得很好,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居民孙阿姨谈起街角空间的“蝶变”,不由得连连称赞,“以前带孙子下来玩,我就在旁边站着看,地面也不平,生怕他摔了,现在不光放心孙子玩,我也能在健身器材上锻炼了,场地颜色也很漂亮。”

深植内核,打造特色主题公园

同样作为城市微更新项目,位于四方街道温州路56号的一处公园则聚焦精神文化建设,将独具匠心的城区街景与丰富醇厚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突出共同性、融合性、体验性等特征,将民族团结元素融入公园环境,打造特色景观小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中。

公园建成后,成为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与居民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公共空间,引导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建设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瞄准“小确幸”,升级居民幸福感

位于辽源路街道辖区内的错埠岭二路17号广场原本仅有1处儿童滑梯、零星的健身器材及少量的树穴休闲坐凳,小广场整体功能性差、利用率较低。街道在充分征集周边居民的意见后,进行了儿童活动场地的铺装、钢结构小品休闲坐凳、党建宣传栏等设施的建设及现状设施的部分修复及美化,改造惠及周边居民4000余户,进一步增加了周边居民休闲活动的空间。

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环海湾集团、延安路街道通过对城区原有绿地、闲置地、边角地进行综合化利用,打造了通山路13号口袋公园等建设工程,设置绿植小道、休闲台阶、儿童游戏场地、健身休闲场地等,展现城市“方寸之美”。作为城市公园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延安路街道通山路13号“口袋公园”不仅为群众就近游园提供了便利,更有效拓展了城市的绿色空间,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推窗见绿”,“转角见春”,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宜居品质。

据介绍,今年,市北区将打造城市微更新项目列入“区办实事”,计划全年完成50处“小而精、小而美”的城市微更新项目。其中20个项目已经在实施或已完成。市北区将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加快城市高质量发展,让居民的幸福生活在家门口不断升级。(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