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在COP28主题边会上讲述低碳发展新区故事

青岛西海岸新区在COP28主题边会上讲述低碳发展新区故事

来源: 中国环境APP
2023-12-09 17: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地时间12月3日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举办了一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环境、气候、经济效益多赢”主题边会。青岛西海岸新区副区长周诚在“区域(城市)布局推进减污降碳”环节做了经验分享。

青岛西海岸新区位于黄海之滨、胶州湾畔,是2014年6月中国政府批复设立的第9个国家级新区。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将绿色低碳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聚焦规划引导、产业创新、生态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领域,集成式改革、系统化推进,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低碳、文明发展之路。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综合实力跃上新高度,2022年GDP达到4691.85亿元,同比增长4.8%,位列国家级新区第3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增速1.8、0.9、0.9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市的31.4%;今年1-9月,GDP达到3650.3亿元,同比增长5.5%,可谓是青岛市不折不扣的“顶梁柱”。在GDP快速增长的同时,新区的能耗却呈下降趋势,2022年单位GDP能耗降为0.26吨标准煤/万元、较2020年下降9.72%。新区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农业和用地“四个结构”,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的同时,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大力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绿色能源、强化绿色支撑。

建立规划引导体系。 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旨在发挥新区先行先试的独特优势,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区全面提质增效、向更高水平迈进, 保持西海岸新区在国家级新区中的领先地位。新区制定了《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等引导性文件,让绿色低碳发展有规可循。

打造绿色能源体系。 以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四、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五的山东港口青岛港为例,多年来,青岛港在绿色港口建设上持续发力,建成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荣获“亚太绿色港口”称号,是国内首个“双五星”港口。

青岛港全面构建涵盖氢能、光伏、风电的多元化新型能源体系,为世界港口新能源应用提供了成功经验。建有国内沿海港口首座加氢站,全球首创“氢动能”集装箱自动化轨道吊;全港已建、在建光伏项目超过10兆瓦,年发电能力超过1000万kWh;试点应用风力发电技术,年绿电供应约170万kWh;全国首艘“油电混合”智能拖轮正式投用,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00吨。

推动低碳试点创新。 以新区的国际合作产业园——中德生态园为例,其借鉴德国生态园区建设先进经验,引入德国 PHI 被动房技术和DGNB可持续建设标准,结合青岛气候带特征制定本土化标准,规模化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打造零碳试验区、碳中和灯塔基地,形成产城融合型低碳园区建设模式,摸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密码”。累计建设绿色建筑 835 万平方米,其中二星级以上占比 50%,超低能耗建筑113万平方米,年减少碳排放量2.45万吨,引领亚洲被动房发展。相关做法经验被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等推广,荣获全球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及国内智慧城市等方面获得20多项国家级荣誉。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发布全球《绿色与繁荣社区》导则,中德生态园成为我国绿色建筑和绿色能源领域唯一入选案例;被中国商务部、德国经济部誉为“中德两国政府生态领域灯塔式项目,是中德双边合作园区的典范”。

灵山岛是中国首个自主“负碳海岛”,岛上地貌多样,植被覆盖率达80%。近年来,灵山岛通过退耕还林、家庭清洁能源取暖改造、燃油车“零进岛”、太阳能路灯照明全覆盖等措施,让这座海上绿岛减少碳源,增加碳汇,实现了自主负碳。今年以来,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率先制定了《碳普惠激励机制工作方案》,开发了碳普惠平台小程序,设计了低碳行为积分兑换商品活动,市民游客通过赚取碳积分后,可以在“低碳商店”兑换饮用水、特色帆布包、太阳能充电宝等生态文创产品,引导居民和游客养成绿色低碳生活习惯。目前,碳普惠平台小程序里共有“乘船上岛”“公交出行”“节约粮食”等24种低碳积分行为,市民游客可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将自己参与节能减碳行动的内容和照片进行上传,经过审核便可以获取积分,以此在“低碳商店”进行商品兑换。

【责任编辑:董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