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0元入驻”!政担合作支持蔬菜大棚提档升级

田玉增提到的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是山东农担与寿光市金投集团合作投建的。借力政策性农业担保,当地府围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大棚“两改”和智慧产业化,用设施迭代提高劳动生产率,成功助力第七代蔬菜大棚提档升级。

农户“0元入驻”!政担合作支持蔬菜大棚提档升级

来源:大众网    2022-09-05 14:38
来源: 大众网
2022-09-05 14: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于雅雯 寿光报道

园区与菜农建立“合伙人制度”

创新“财政+金融”、“政府+市场”机制

蔬菜大棚种植业是寿光市支柱产业。山东农担结合当地政府产业发展方向,与寿光市金融投资集团创新地打造了“国企+农业园区+金融”的政策融合模式,由金投集团出资建设高标准农业产业园区、农户租赁大棚经营、农担公司担保放款,引导金融资源更多的配置到农业重点领域,助力大棚设施提档升级。8月29日下午,“国企改革看山东”——新闻媒体走进山东国资国企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寿光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园进行深入采访交流。

据了解,田柳镇陈马村村民田玉增家的四个大棚因台风灾害坍塌了1个,另外3个大棚的菜苗被淹,直接损失达20多万元,这让本来手头资金就不宽裕的他更加雪上加霜。当年,他在做了详细了解和考察后与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签署了租赁协议。园区内地势高,基础配套设施齐全,不仅解决了防洪排涝问题,也大大提高了抗灾减灾能力,先进的运营模式是田玉增做出选择的原因。

田玉增提到的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是山东农担与寿光市金投集团合作投建的。农担与寿光市金投集团合作,为其投建的1500亩的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整体授信。累计为园区内农户整体授信3000万元,政府给政策,国企来运营、农担做担保、银行出资金,多家主体合作量身为种植户设计产品,解决种植户后顾之忧。

“我们考虑到山东农担作为省属重要企业,讲担当、讲政治,最重要的是农担懂农业,专做农业项目,在贷款支持周期、经营理念上与我们的初衷一致。我们和省农担更希望支持产业升级,而不是为了谋私利。”寿光金投田柳现代农业创业创新示范园区负责人常永向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说道。

“园区与菜农建立‘合伙人制度’,协助菜农通过农担从银行拿到贴息贷款,用于支付大棚租赁费及生产资料费用,实现‘拎包入住’。菜农不再为资金担忧、为技术发愁、为销路考虑,只要负责好田间管理,就能达到少投入、多收益的效果。” 常永表示,政府给政策,国企来运营、农担做担保、银行出资金,多家主体合作量身为种植户设计产品,解决种植户后顾之忧。”“财政+金融”、“政府+市场”的机制设计,蕴藏着观念突破,凝聚着智慧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带来了金融支农的长远发展。

发展智慧农业和标准化管理

助力第七代蔬菜大棚提档升级

在寿光,蔬菜大棚种植面积达70万亩,涵盖国内外100多个蔬菜新品种,蔬菜年产量达600万吨,一般普通菜农管理一到两个大棚,总占地约5-6亩,年纯收入在10万元左右。近年来,寿光市委市府围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大棚“两改”和智慧产业化,用设施迭代提高劳动生产率,寿光大棚已经由原来的“土棚子”发展到了第七代智能化温室大棚。

记者从园区讲解人员赵秀杰口中得知,目前,园区内新式大棚长200多米、宽30多米、高度达到了7米多,大规模推广了自动卷帘机、自动喷药机、夜间补光灯等新设施,普遍安装了自动温控系统、智能雾化器和水肥一体化设施,物联网应用率达到80%以上,用手机远程遥控操作,有效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原先一对青壮年夫妇仅能种植2个70米的大棚,现在能管理2个200多米的大棚,提升劳动生产率200%以上。而且园区内大棚实行统一管理,配备了专业的技术团队支持,严格执行订单式生产,所产果蔬以远高于市场的平均价格销售至北京等地高端市场,提高了附加值。

在种植技术方面,根据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制定的《日光温室全产业链管理技术规范番茄》行业标准技术指标要求,结合园区种植经验,园区已制定了自己的企业标准,生产过程共81道工序。

“原来菜农种蔬菜,都是一户一棚,单枪匹马,从种苗、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亲自参与,而如今智能化管控让菜农实现了从‘会种菜’到‘慧种菜’的升级。”常永说。

常永介绍,在智慧管控方面,园区大棚内配备了8种智能化设备。“植保机,它的作用是产生臭氧进行杀菌消毒,同时也会释放蓝光、黄光诱捕虫子;蓝色一排排的是补光灯,主要是在连阴天、光照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补光;黑色管带是智能喷淋系统,主要是在炎热的夏季喷水降温和喷施部分叶面肥;还有自动放风机、自动卷帘机、水肥一体机、二氧化碳发生器等。我们为了节约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运用物联网技术,将这些设备统一接入智慧管控系统,实现远程控制。正因为有了这些设备,一个技术人员可以管理7个棚,一个棚里配2个工人,进行日常的整枝、打叶、采摘等就可以了。”

据介绍,建设好的高标准蔬菜大棚,极大促进了当地蔬菜种植大棚上档升级,提质增效。借力政策性农业担保,当地府围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大棚“两改”和智慧产业化,用设施迭代提高劳动生产率,成功助力第七代蔬菜大棚提档升级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