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港产城聚赋新动能 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交出两周年新答卷

擘画港产城,聚赋新动能。短短两年,一个更具开放活力、发展格局更加立体的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正崛起于胶州湾东畔。

擘画港产城聚赋新动能 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交出两周年新答卷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9-09 17: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擘画港产城,聚赋新动能。短短两年,一个更具开放活力、发展格局更加立体的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正崛起于胶州湾东畔。

9月8日, 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两周年新闻发布会在青岛新金融产业园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两年来,创新中心核心区充分把握青岛新一轮扩大开放的新形势,借势山东省港口一体化改革、青岛邮轮母港区更新改造,发挥港、产、城独特的优势资源禀赋,坚定党建统领开放创新改革的思路,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凸显,胶州湾东岸新增长极乘势崛起,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越走越实。

聚焦RCEP推动高水平开放港产城一体化格局全面起势

随着RCEP的签署,市北抢抓战略机遇,率先提出打造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在全国率先发布RCEP试验基地规划建设方案、行动方案,构建34.2平方公里的“一核两廊五片区”整体布局,实施产业升级、贸易便利、投资自由、服务开放、规则应用、绿色示范“六个先行”,启动RCEP国际博览中心、国际航运金融中心、国际健康管理中心等“五中心一所一平台”示范项目建设。

市北区委书记张新竹表示,“这将是青岛、也是市北推动格局重塑、实现进位赶超的绝佳机遇,在‘十四五’时期尤为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一旦错过了这个机遇,也就意味着错失一个时代。”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目前,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中心挂牌成立、山东国际航运交易所注册启用、RCEP青岛企业服务中心正式运行、RCEP商务商事中心启动修缮。

2021年3月17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亲临RCEP试验基地现场调研,充分肯定了试验基地先行先试成果举措,并就进一步打造更高层级的RCEP先行示范区提出明确要求。

2021年4月25日,以“共促复苏、共享机遇、共谋发展”为主题的RCEP经贸合作高层论坛于青岛成功举办,会上正式发布了《关于共同推进 RCEP 区域经贸合作青岛倡议》,为RCEP成员国企业构建交流合作平台,加快打造面向RCEP成员国开放发展的重要支点。

7月15日,创新中心核心区全面参与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RCEP试验基地整体规划和建设成果亮相峰会的新动能·青岛展览洽谈会,向世界展现了服务国家“双循环”对外开放大局的应有担当。接连举办的青岛国际船舶管理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青岛)国际邮轮峰会、数字金融普惠论坛等平台活动,进一步扩大了RCEP试验基地影响力。

而在RCEP试验基地框架下,航运贸易金融产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的生态场景正在加速形成。在新航运方面,与山东海运、上海航运等合力打造总投资37亿元的国际船舶管理集聚区。上半年涉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6.9%,列十区市第一位。在新贸易方面,深化与日、韩、东南亚等“多港联动”,依托“新金桥5号”畅通“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新注册供应链企业70余家,培育1家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在新金融方面,以馆陶路为代表的青岛新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新金融产业园投入运营,已入驻新金融企业32家。

聚焦“1+6+N”载体布局蝶变焕新胶州湾东岸新增长极垂直崛起

2021年3月18日,山东港口大厦举行了竣工暨乔迁仪式——这标志着青岛国际邮轮港区首个重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100亿元的山东港口航运金融中心、世界之眼、中铁晋鲁豫总部等项目启动,总建筑面积21.8万平方米的启动区地下空间项目全面开工,将打造成为青岛第一个以地下空间开发为核心的TOD项目,对于创新中心核心区而言,邮轮港区开发建设已破题起势。

除山东港口集团落户所代表的邮轮港区开发建设成果,过去两年,历史城区改造和“六个千亩”产业园区建设都成为创新中心核心区“1+6+N”建设的重要环节。

按照环境提升、产业升级、人口导入“三位一体”的思路,集全球的高端力量,运用总部经济、平台思维等手段发展历史街区,创新中心核心区致力于打造集产业复合型、商业复合型、居住复合型于一体的综合型历史文化街区。

在基础设施配套全面提升的同时,当下,四方路街区定位RCEP工业设计街区、青年文化街区,目前已集聚德国黑马创新设计思维实验室等20余家国内外设计机构;馆陶路街区打造RCEP金融主题风情街区,吸引创投风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金融科技企业40余家,这都成为助推老城区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的新引擎。

围绕“六个千亩”产业园区建设,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的一年,国内规模最大、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的工业互联网会展中心目前已经建成运行,与西门子合作建设的青岛工业互联网创新赋能中心正式启用,“十链合一”生态圈加速重构,“RCEP+工业互联网”模式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方案,并有效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此外在国际大健康产业集聚区,百洋国际健康城市客厅项目封顶;在跨国企业区域总部集聚区,与中信泰富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高端新材料产业集聚区,联合海尔卡奥斯,搭建橡胶大规模定制平台并上线发布,钢研“一院一园”项目进展顺利;在数字科技产业集聚区,主城区首个M0用地项目成功出让;在产业互联网集聚区,海尔大云谷等4个项目加快建设。可以看到,不管是响应国家战略还是城市发展战略,创新中心核心区都已经成为青岛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聚焦城市更新“民心工程”高品质主城核心区建设增效提速

经济发展最终目标就是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两年来,市北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上半年全区各类民生支出25.3亿元,占总支出比例达71.4%;25项区办实事总体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要求;累计发放低保家庭、特困人员、临时救助等各类救助金1.1亿元,1600余名干部与800余户困难群体联户结亲、精准帮扶;升级市北e家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云端智援、随时响应;完善网上诊室等10项“互联网+”服务,打造双网融合服务2.0版;新都心片区双山小学开工建设,CBD片区新建绍兴路学校一期主体验收;新建、更新181处公共健身场所......一组组数字、一件件实事的背后充分诠释了更加有力的民生保障。

建设高品质主城核心区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市北区集中开展“187攻坚行动”,在4个街道试点“大物管”模式,打响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攻坚战。聚焦老旧小区“硬骨头”强力整治,总投资约3.5亿元的改造项目全面开工,拆除各类违建17.6万平方米,完成北仲路等16条市政道路整治翻新,瑞湖公园、太平山公园等一批精品工程基本完工。

以“文化市北”为品牌,传播主流思想文化,彰显市北文化特色,优化提升创新中心核心区文化服务体系,台东国家级步行街试点等十大文化工程全面铺开。成功举办“百年耀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汇演,累计开展各类文艺活动300余场、惠及群众50余万人次,有力增强核心区群众文化获得感。

聚焦党建统领改革突破创新中心核心区干事创业活力全面激发

跳出发展格局和产业规划,从细节剖析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党建则是统领老城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

2021年8月27日,市北区委党校红景校区正式揭牌,将以办产学研共享的“开放式党校”情境教学为目标,全面提升党校功能,注重发挥平台、智库、熔炉作用。

启动“红景新区”规划建设,用红景聚合资源、用资源涵养红景,努力形成强大的资源聚合平台,打造信仰、产业、品质、文化、治理“五个红景”,以红色基因聚合资源,赋能城市创新发展。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迭代升级,坚持“人民为本、党建为魂、政商协同、平台运作”,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下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互联网,22个一线工作组、千名机关干部下沉940个网格,解决基层痛点堵点问题1.2万件。

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一直以来,创新中心核心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制定实施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城区2.0版行动方案,实施网上政务服务提升工程,223项审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发布90项“一事全办”主题式服务事项,业务办理时间平均缩减50%。

大力推进干部人事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选派干部赴深圳、上海实训,赴山东港口集团等重点企业和街道社区实践锻炼,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积蓄力量。成立区人才发展推进中心,组建区人才资本集团,大力吸引“高精尖缺”人才。

围绕国企改革增动力,按照国有企业改革三年攻坚实施方案,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聚焦建设红景新区、RCEP试验基地、六大千亩园区等发展战略,创新“政府+国有平台公司+头部企业+社会资本”模式,加快推动区属国有企业从城市建设者向城市综合经营者的战略转型,助力创新中心核心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从9月8日开始,创新中心核心区两周年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在一个月时间里,创新中心核心区将围绕党建、经济、民生、文体四个板块安排了66场系列活动,其中涵盖了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以及一场对外开放大会、一场两周年成果展、一场汇报展演所构成的4场主轴活动,集中展示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成果,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