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是一座城市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条件。高铁一通,百业畅通。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一座以青岛西站为中心的高铁新城正拔地而起。
青岛西站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位于西海岸新区中部,是我国南北沿海高速铁路通道的重要枢纽站,含铁路、地铁、公交、长途、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集交通功能、城市建筑和商业功能于一体。依托青岛西站加速崛起的青岛西海岸交通商务区是交通枢纽引领的产业和城市开发建设的新组团,成为青岛西部对外开放的新门户。
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新样板
青岛西海岸交通商务区工委书记、铁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文是青岛西站建设的亲历者,见证了这里从一片工地到6万平方米站房的华丽转身。
杨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青岛西站项目的建设规模、专业化和复杂化程度在新区建设史上前所未有。根据工期的关键节点,先后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决战300天、200天和突击50天一系列攻坚行动,青岛西站国铁站房也创下了铁路建设史上“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启用”的新纪录,创造了项目建设的西海岸速度。
青岛西站交通枢纽 (摄影 李玉龙)
2018年底投入使用后,经历了几次铁路调图,去年又增加了至上海方向的列车,至此青岛西站已开通高铁列车77趟,与北京、上海、沈阳、杭州、重庆、兰州、长沙、武汉等国内重点城市联通。
青岛西站高峰时段日均到发旅客1.5万人 (摄影 李健)
杨文介绍说,青岛西站综合交通枢纽距胶东国际机场40公里、前湾港与董家口港20公里。沈海高速、G204、G341、地铁6号线在此交汇,具备陆、海、空互联互通优势。
“围绕提升枢纽功能,还将推动青岛至京沪二线联络线建设,深度融入全国高铁‘大循环’,‘十四五’期间将实现通车运营,届时,从西站出发,可实现2小时到达京津冀,3小时到达长三角。”杨文说。
构筑产业聚集新高地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和活力源。近年来,青岛西海岸交通商务区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聚力产业培育和转型升级,确立了以高铁商业商务为主要业态,打造站城融合、绿色智慧、活力高效的产业新城的发展目标,年均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
据了解,中化、中农批、绿地、平安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等13个投资过亿元产业项目相继入驻,协议总投资达1000亿元,初步形成以中化创新科技城项目为依托的科技创新产业板块,以中国供销北方国际智慧物流港项目和安海商贸综合体项目为依托的商贸物流产业板块,以绿地城际空间站为依托的商务服务、总部经济板块,以平安国际医疗健康城为依托的健康旅游,以及都市智造等“五大产业板块”布局,吸引上下游企业1000家,可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
中国供销北方国际智慧物流港农产品网络带货直播 (供图)
目前,中农批西海岸市场一期投入运营,引进渤海水产、美国张氏水产等200余家品牌商家,开启农产品批发电商直播新模式,项目计划年内打造成为区域一级批发市场,项目三期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一级批发市场。绿地中央广场、中化创新科技城项目及都市智造园区转型升级工作正快速推进。
在此基础上,青岛西海岸交通商务区深入分析交通枢纽的特点,围绕交通枢纽打造生产、生活新型消费目的地,洽谈引进中化览秀城、G-SUPER、商业MALL缤纷城、绿地铂骊酒店等项目落户,加快了绿地风情商业街、农产品交易平台二期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平台、网红带货直播中心等,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海产品进口基地”。
杨文表示,交通商务区将在不断做大原有产业板块的基础上,坚持创新创造,在都市智造产业板块方面转型提升,攻坚突破,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先进装备制造等,淌出制造业赋能的新路子。
建设生态宜居新城区
按照西海岸新区城市空间布局,交通商务区是一个新的城市组团。自2017年交通商务区建设之初,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生态发展的总要求,谋划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在已建成的30公里道路及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上,大范围应用绿色建筑、海绵城市、智慧城区的建设理念,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复兴社区 (摄影 李健)
交通商务区投资80亿元,在核心区域建设总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的复兴社区,安置珠海、胶南、铁山三个街道的大平岭、小平岭、燮里、马厂、刘家园等7个村庄3200户、7500口人,复兴社区一期工程全面竣工,二季度回迁。周边配套幼儿园、新区第二中医院、北师大附属学校、颐养中心、公交地铁车站、大型购物中心、停车场及公园绿地等优质公共配套陆续到位,加速城市化进程,打造智慧、生态、宜居之城。
杨文表示,交通商务区将在优质公共配套服务方面实现突破,推进三甲医院、优质学校、休憩公园等建设进度,促进与铁山街道等周边区域的深度融合,一体化推进,努力把该区域建设成为商流物流人流聚集、宜工宜业宜居的城市建设新标杆。(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