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汇战疫力量:青岛科技大学马院联合驻青高校开展战疫云宣讲

为汇聚青年学生战疫力量,奏响青春战疫凯歌,4月12日,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岛大学经济学院联合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驻青高校大学生开启《以青春之名,汇战疫力量》“云”宣讲活动。今年正值青岛科技大学校庆70周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用实际行动感恩母校,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宣讲形式为校庆献礼。

以青春之名,汇战疫力量:青岛科技大学马院联合驻青高校开展战疫云宣讲

来源:网络
2020-04-14 17: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汇聚青年学生战疫力量,奏响青春战疫凯歌,4月12日,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岛大学经济学院联合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驻青高校大学生开启《以青春之名,汇战疫力量》“云”宣讲活动。

来自青岛科技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的四位在校研究生讲师走上“云讲坛”,面向300余名驻青高校学生、学生党员在线宣讲,进行在线互动,创新宣讲模式,彰显青春的战“疫”力量。

  “云”宣讲,怎么讲?

讲透“理”,感悟真理力量

突如其来的疫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底色,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彰显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精神,彰显了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宣讲团团长李萌萌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讲话,聚焦疫情中凸显出的“五个一”:一场战役、一个群体、一个先锋、一种精神、一种制度优势,讲述人民战“疫”、逆行天使、党员先锋、抗疫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展现真理与信仰的力量。

宣讲团成员徐圣权以《重大疫情防控中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治理逻辑》为题目,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展现了疫情防控需要党中央的统一领导,进而指出我们党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等制度优势以及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践路径。

  用好,讲述中国故事

用热情与激情感染听众。与线下宣讲方便调动气氛不同的是,线上宣讲需要讲师以更加饱满的情感来调动听众、感染听众,要求每位讲师都要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进行宣讲。用温情与真情感动听众。宣讲团成员杨胜月从人类社会是一个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切入,用心用情讲述在全球疫情大流行趋势下的中国故事,聚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措施,展现了我国的大国责任和大国担当。

立足“行”,激励奋发向上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90后、00后一改“撒娇、卖萌、宝宝”等曾经贴在当代青年身上的标签,展现出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在战“疫”中谱写最美的青春。宣讲团成员邵冉为同学们讲述了90后、00后青年群体的战“疫”故事,并结合青岛科技大学等驻青高校青年学子的战“疫”经历,为同学们描绘了一幅青春战“疫”图鉴,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争当民族复兴征途上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的先锋力量。

  效果怎么样?

通过朋辈宣讲,让青年影响青年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疫情是一堂特殊的实践课,是体现当代青年担当精神的试金石和磨刀石,更是培养当代青年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生动课堂。宣讲团在特殊时期用网络宣讲这种特殊形式,结合当下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从青年视角、话时事热点。通过朋辈宣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热爱伟大祖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打破空间局限,创新打造“一进四跨”宣讲平台

宣讲团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宣讲的这种形式,打破了空间局限,实现“零距离”宣讲,共筑网上网下同心圆。此次宣讲的成功举办,拓展了宣讲形式,实现宣讲“一进四跨”五大创新,即:“宣讲进网络”、“宣讲跨高校”、“宣讲跨学科”、“宣讲跨地域”、“宣讲跨阶层”,参加聆听宣讲的大学生的其他家庭成员同时感受到了宣讲的热度。网络宣讲是宣讲团“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的延伸,为宣讲“进家庭”创造了可行性基础,同时助力构建“微党课”、“微思政”的宣讲平台。

学生党员热议,引发共鸣思考

在网络宣讲结束后,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等党员团体进行了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当代青年学生要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用牢固的知识武装自己,在疫情这个大课堂中历练自己,助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战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宣讲,青岛科技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首次联合驻青高校举办,反响热烈,效果显著。今年正值青岛科技大学校庆70周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用实际行动感恩母校,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宣讲形式为校庆献礼。

(李萌萌)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