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茶溪川打造乡村振兴“试验田”

临沂茶溪川打造乡村振兴“试验田”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0-24 09: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莒南茶溪川田园综合体位于山东省莒南县城南5公里,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核心区占地5.5平方公里,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投资20亿元,建设以”茶、溪”两大元素为主题的科教文化创业创新园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整山治水的沂蒙好例、茶乡水韵的莒南实践。

洙边镇素有“南茶北引第一镇”之美誉,是中国茶叶之乡,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距今已有60余年的种植历史,全镇目前茶园面积达到3万亩。2018年,在综合考虑交通区位优势、农业产业优势、生态环境优势、红色文化优势的基础上,莒南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建设茶溪川田园综合体。

莒南茶溪川田园综合体实行政府引导、企业主管、群众参与,边规划,边建设,边招商,边运营,按照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生态文化旅游园区、花园式智慧创新城区“三区同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通过对自然、田园、村落三大空间的生产修复、产业提升、景观再造,探索新常态下可复制可推广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乡村新模式。该综合体利用茶园、板栗园、黑松园、竹园等自然资源,新华书店旧址等红色资源,当地民俗等文化资源,探索多产业、多核心、多业态、多组团的乡村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早先,基本家家都种茶,炒好了卖给茶商,能挣不少钱。后来,采茶、炒茶的利润越来越小,劳力都出去打工,有的茶园都荒了。”环河崖村村民刘朝莲说。

以前天天围着家庭转的刘朝莲,现在成了正山堂茶园一名“挣工资”的员工。每天早上七点上班,中午回家做饭、看孩子,一天上够8个小时,平时拔草、锄地,采茶季还可以采茶。和她一样在这个茶园“上班”的人,多时七八十人,少时一二十人。“一个月挣3000多元。十天一结算,随时来干活,随时能拿着钱。”刘朝莲说。

“种茶、炒茶、卖茶和旅游一结合,挣的就不仅仅是茶叶钱,还有餐饮、农家乐、采摘,样样都比之前挣得多,而且轻松。”刘朝莲品出了其中的“门道”。这一切,都归功于莒南县委、县政府致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而谋划的茶溪川田园综合体建设。

目前,该综合体已启动万亩标准化茶园建设项目,新建高标准茶园2500亩,总面积达8000亩。在此基础上,开工建设2万平方米的世界茶树博览园、农业科技孵化器、北方茶科学研究所等项目。

茶溪川田园综合体项目鼓励附近的村以村为单位,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农舍等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或种养旅游等专业合作社,直接或入股参与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及文化旅游、生态居住等项目建设。同时,项目实行“公司+联合社+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让各种经营主体广泛参与并受益,实现人、地、钱等要素的重新配置,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做到“企业有收益,群众得实惠”。

搭起戏台好唱戏。综合体建设吸引众多知名茶企上门投资,山东正山堂茶叶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公司在综合体内已发展茶园500亩、育苗基地1处、生产基地1处。总经理陈翠霞说:“我们出技术,他们出基地,大家共同打造品牌,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有可观的收益。”

(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