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北区创新社交化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模式

青岛市北区是老城区,面临传统治理手段部分失灵、治理成本高企、市民满意度亟待提升等一系列难题。如何破解老城区城市治理难题,实现环境面貌和民生品质的全面升级,成为市北区面临的最紧迫课题。

青岛市北区创新社交化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模式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4-29 14: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青岛市北区是老城区,面临传统治理手段部分失灵、治理成本高企、市民满意度亟待提升等一系列难题。如何破解老城区城市治理难题,实现环境面貌和民生品质的全面升级,成为市北区面临的最紧迫课题。

近年来,青岛市北区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新模式,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城市,利用新兴技术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和居民价值共享,推动新旧体制深度融合,实现城市传统管理向科学治理转变。

“在市北”平台让人民站到城市中心

为更好地贴近群众、靠近群众,真正让群众参与到城市建设和治理中来,市北区用来自市场的服务思维代替来自政府的管理思维,充分借助第三方公司的技术资源,研发了“在市北”APP及大数据平台。

2016年8月,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开发的“在市北”APP正式上线运营,市民可通过该软件快速便捷上报“城市病”,并跟踪反馈政府处理情况,日均可处理城市“痛点”问题100余件。

镇江路街道北仲社区居民通过“在市北”APP反映,有一户居民私自种植罂粟。“在市北”工作人员根据居民描述,通过后台技术搜索精准定位罂粟种植位置,将该问题通知镇江路街道。街道第一时间派出综治办工作人员去现场查看,并在派出所民警的协助下,铲除罂粟60余棵。从反映问题到收到“已办结”反馈,用时仅1天,大大缩短了从发现问题到处理的响应时间,城市治理更加精细精准,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2018年9月“在市北”升级后,新增了社交化公众参与治理、群众投票决策等功能。用户对热点话题进行社交化讨论、点赞、投票支持,有效收集群众意见,促进问题被重视和被解决。每一位“在市北”的用户都可以为市北发展添油助力,平台社交功能更是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参与感和获得感。

“停车乱收费问题是不是应该管管了?”点开“在市北”APP下方的“我们”按钮,附近一条由用户反馈的问题出现在眼前,在其他地方也显示有诸如此类问题的明确位置。依据这份“问题地图”,城市综合治理平台将问题分配给各业务部门,“按图索骥”一个一个的解决。在每一个反映的问题下面,还增设了处理进度、点赞和评论等功能。通过平台对评论、关注度等的大数据分析,可以有效分清哪一件事是要“马上办”,哪一件可以稍微“缓缓办”,从而实现政府业务部门有限力量的高效利用。

负责研发“在市北”的青岛亿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清波说,“清真寺违建拆除、海泊河早市取缔、营口路市场改造等195项社会痛点、难点问题通过我们平台传播、发酵,形成民意,有力推动了政府解决。”

通过大数据分析整理,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理念,市北区加强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全区统筹信息化、区域管理网格化、社区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精准化”,真正让群众享受到便利,感受到舒心。

群众自治自管让城市更有温度

“在市北”APP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正逐渐变成群众自治、自管的一种方式,成为市民社会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基于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服务生态也做到了“市民说的话有人听,市民报的事有人办”。

近年来,金桂花园小区内部环境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私搭乱建、毁绿种菜等现象屡见不鲜。2018年,该小区居民将小区的现状发布在“在市北”APP平台上。事件曝光后,平台上迅速形成热议,来自小区的业主乃至周边的居民纷纷献言建策,为小区的整改提出了有效的建议。随后,讨论由“线上”转至“线下”,大家碰头开会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在社区居委会的协助下,小区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发现问题、上报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一系列环节皆由市民自主参与,市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今年3月份,经过“在市北”后台大数据分析提示,海伦路街道裕龙檀顶山小区装修垃圾问题普遍,给街道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和额外开支。为了解决此类事件,“在市北”APP发挥了公众参与作用,让居民相互监督,发现同类问题及时上报。在平台的公众参与问题地图和清单中,引导大家讨论,呼吁居民自己的垃圾自己处理。经过一段时间,业主们都自行处理了装修垃圾,公众参与起到了促进居民自治的效果。

截至2019年3月,“在市北”APP覆盖了市北区22个街道137个社区,下载量突破100万。累计上报事件83012次,线上线下关注、参与城市治理超300万人次,成为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主平台。群众参与不仅让城市治理工作更加“立体化”,城市的“温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作为‘在市北’的忠实用户,不仅可以了解到市北区的最新政策与资讯,更可以参与到城市治理和家园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71岁的海伦路街道哈尔滨路社区居民王文说,“在市北”这个平台贴近百姓生活,为群众带来很大的便利,也让城市变得更加温暖。

“城市互联网+大数据”破解城市治理难题

“市北区城市治理模式对其他城市很有借鉴意义,”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教授薛永武指出,“‘在市北’平台通过社交化网络采集居民发现的问题,并将问题提交给政府,由此可缓冲居民和政府之间的沟通压力和矛盾。”

僵尸车、废弃家具和非法倾倒垃圾等现象在城市中并不罕见,但政府难以发现,无法一一解决。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说,每个“在市北”APP用户都是一个移动的“城市互联网传感器”,使群众成为城市的“眼睛”和“耳朵”,通过社交化参与和关注,帮助政府找出问题。借助“在市北”大数据分析,政府根据“轻重缓急”集中精力解决问题,提高政府整治的效率和针对性,节约财政成本,破解了城市监管盲区难题。

社会治理专家汪碧刚表示,在这个平台帮助下,市民体验到了“自我治理”的感受,主体从“你和我”变成“我们”。这个平台更好地发挥了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的作用,构建多层次的协商机制,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权利。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促使多元主体在沟通中增进公共利益,提升居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市北区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城市综合治理推进委员会常务副总指挥李登军认为,“在市北”APP利用社交化的机制来鼓励人们参与互动,这种全民动员的灵活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更加迅速有效地维护城市环境,也为长期的规划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分析基础。随着大数据日渐普及,我们可以把数据转变成城市治理能力,实现从“经验管理”向“科学治理”的转变。(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