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北区在山东省率先推行“3+1”党建工作新模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10-30 16:23:32

青岛市市北区辽宁路街道贮水山社区居民张传铭的儿媳突发脑梗,医生诊断说即使恢复以后应该也会残疾。他的孙女又是软骨病。这让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该社区的党员中心户吕鸿坤得知情况后,发动社区内第三网格党支部成员,影响带动周围邻居,为张传铭一家提供捐助、帮助照顾等,让这个家庭感受到了党的浓浓关怀之情。

吕鸿坤说:“自己一个小小的党员中心户能调动这么多党员和居民的积极性,让居民百姓感受到最基层的党员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居民官淑贞说:“党员中心户确实能让老百姓更加切身感受到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他们经常上门看看,走动一下,有什么小的烦心事能帮忙解决解决,就让人觉得心里很温暖。”

党员中心户带动邻里互助的事例每天都在上演,就像是居民和基层党组织之间的润滑剂,让邻里之间关系更加通畅和谐,也像是燎原之火,用细微的力量影响和带动着周边的党员群众。

如果把党组织比作人体的话,那么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个“神经末梢”,而党员个体就是一个个“神经最末梢”。“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为激活基层党组织的“最神经末梢”,今年以来,市北区辽宁路街道依照“居住相邻、从业相近、易于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则,通过党员自荐和群众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辖区6个社区共选出278户党性观念强、积极热心、乐于奉献的党员家庭为“党员中心户”,分属于31个楼院网格党支部,负责影响带动辖区近3000名党员,服务群众等日常,使基层党支部、党员、群众“无缝衔接”,构建起由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楼院网格党支部三级基层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组成的“3+1”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

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三级基层党组织定期开展区域化党建、入户走访等等各种活动,不断强化服务群众办事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党员中心户带头,影响带动广大党员,围绕群众日常需求,直接联系服务,使联系和服务群众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真正把党员服务下移到居民“家门口”,这就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神经最末梢”,畅通“毛细血管”,激发了党员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提高了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截止目前,278名党员中心户已带动影响近2000户家庭参与到为群众办事中来,协助化解居民纠纷40多起,向社区、街道提供合理化建议10余条,解决居民困难近百次,充分调动了基层党员的积极性,密切了党群关系。实践证明,“3+1”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员教育管理的有益探索,受到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辽宁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范瑞江表示:“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最末梢’,多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党,第一个信任的也是党,切实‘管好自己、带好家庭、联好群众’,把党建工作与为民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据介绍,辽宁路街道将进一步完善“党员中心户”创建、督查、激励等制度,规范党员中心户活动开展,调动广大党员干事服务的积极性,形成党员跟着干部走,群众跟着党员行的良好风尚。今后,街道还将不断发展党员中心户队伍,力争年底前实现1名党员中心户联系10名党员、10个家庭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基层组织力提升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双基融合提升工程”,用建强党的组织引领做好基层治理,用深化基层治理来加强党的执政根基,实现两大基础的相互融合、相互巩固。

近年来,辽宁路在基层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方面做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从2017年5月的“格中有我 党员帮办”和“老兵服务社”到“区域化党建联席会”、“社区共建议事会”,再到“党员中心户”,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然而这些探索,无一不体现着基层城市治理者的思考和努力,考验着每一名党员的党性和修养,也必将带领着辖区的党员和群众不断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

新闻链接: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流动人口、流动党员,以及从原工作岗位上退休的党员落户城市社区,形成城市社区中网格党支部人数不断增多,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困难,党务力量难以跟进服务的客观情况,对原本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的组织架构在精细化管理服务上的要求不断提高。

与传统的城市基层党建相比,新时期城市街道社区党组织承担的职责发生了很大变化,街道党工委,主要职责就是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社区党组织,主要职责就是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为切实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首先要健全城市基层组织领导体制。

街道层面,要做强“大党工委”,进一步完善兼职委员制度,特别是要拿出真招硬招,充分发挥兼职委员作用,形成有利于发挥经常性作用的工作机制。要抓紧完善街道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吸纳驻辖区单位参与,形成定期协商沟通、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机制,切实做到“大家的事大家办”。辽宁路街道已发展辖区内的科技街管委办、青岛市少年宫等共建单位的党工委兼职委员7人,发展共建单位138家。

社区层面,要做实“大党委”,以街道为单位,对社区“大党委”建设情况开展一次梳理排查,结合社区“两委”换届,建立完善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的组织设置,加强组织运作的共建共享,健全共建议事会,并围绕共驻共建、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等方面完善制度、发挥作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除此之外,组织链条还要进一步延伸覆盖,以适应城市基层治理网格化要求,深化“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的组织设置,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组织网络覆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