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体济宁行”采访团走进济宁嘉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10-22 17:34:53
分享

“海外媒体济宁行”采访团走进济宁嘉祥
外国记者参观嘉祥手套博物馆

10月20日,参加“改革开放40周年•海外媒体济宁行”活动的20余名外国媒体来到济宁市嘉祥县进行采访,亲身感受当地文化底蕴的厚重、经济发展的成就和城乡建设的新貌。

在嘉祥,采访团参观了嘉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观看了鲁西南鼓吹乐演奏《百鸟朝凤》,并兴致勃勃地学习吹奏唢呐、竽等中国传统乐器。在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外国友人们仔细观看墓群石刻,充分领略中国汉代石刻的文化魅力。在春秋源鲁锦博物馆,海外媒体记者们观看绣娘纺线子、掷梭子、盘扣子,体验了嘉祥鲁锦传统织造工艺。

“海外媒体济宁行”采访团走进济宁嘉祥
春秋源鲁锦博物院内绣娘正在绣娘纺线、盘扣。

据春秋源鲁锦博物馆创办人郝秋霞介绍,作为鲁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纯棉手工纺织品,鲁锦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鲁锦织造工艺复杂,大大小小的工序共72道,主工序有纺线、染线、扽线、经线、闯杼、刷线、掏缯、吊机子、织布9道。一团团洁白的棉花,能够纺染成22种色线,织成1990多种富含民俗文化内涵的绚丽图案。

为进一步弘扬鲁锦文化,传承鲁锦技艺,郝秋霞创办了鲁锦博物馆,收藏了来自民间的360多件优秀鲁锦作品。同时,博物馆还自己制作鲁锦面料及服饰,并且开通了手工纺织课,游客可带领孩子亲身体验纺、染、织、绣等手作的魅力。

“海外媒体济宁行”采访团走进济宁嘉祥
韩国中央日报的记者学习如何织造鲁锦

随后,采访团还参观了嘉祥手套产业园。据悉,嘉祥手套产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进入了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形成了防寒、滑雪、打猎、射击、运动、针织等六大系列、上千种手套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力,成为嘉祥县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是全国唯一的“中国手套名城”,是中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也是中国最大的防寒运动手套生产、出口基地。

目前,全县有手套生产加工及配套企业200多家、加工户500多户,滑雪手套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2.58%,国际市场份额占我国滑雪手套国际市场占有额的76.38%,是全国企业密集度最高、产量最大的滑雪手套生产基地。为加快手套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聚集效应,规划建设了手套产业园,主要为手套产业提供科研孵化、生产加工、展示交易、配套协作等服务。

“海外媒体济宁行”采访团走进济宁嘉祥
建华中兴公司手套生产车间

在当地手套加工企业的“龙头”-山东建华中兴手套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外国记者了解到该企业生产的滑雪、射击、防寒、打猎等运动型专业手套已占据国内市场六成,更远销欧美等国家地区。

该公司总经理陈建华表示,为了让当地妇女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公司生产采取的是“总部+卫星工厂”模式,也就是在各个乡镇都建卫星厂,每天早上货车将裁片送往各个分厂,傍晚回收半成品,最后再到总部进行成品检验加工。

陈建华说,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帮助公司将销售业务扩展至全球各地,订单根本不用操心。

如今,公司除在嘉祥做到了最大规模,还把厂子开到了新疆。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古丽的中国梦》公益广告,背景正是中兴手套在新疆英吉沙县的产业援疆项目。这里同样采取“总部+卫星工厂”生产模式。刚开始,公司首批招收了200名当地工人,进行培训选拔后选出20名优秀人才,让他们当老板,到村镇办加工厂。现在,新疆总部现有上千名当地员工,负责质检、包装、物流等工序,卫星厂约有200名员工,既解决了企业招工的问题,又解决了当地群众就业问题。

作为嘉祥手套业协会会长,陈建华还投资建立了嘉祥手套技术服务中心,并购置CAD(电脑辅助设计)打版系统、检验检测和裁断等自动化设备,提高设计和研发水平。

陈建华表示,目前公司每年生产的千万双滑雪手套,90%销往国外,而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成功,势必会带动国内冬运项目的兴起,对公司开拓更多国内市场也带来不小的机遇。

在参观完嘉祥手套产业园后,《埃塞俄比亚卫报》总编辑GEDA Binyam Tamene表示:“这里手套产业发展得非常快,让人印象深刻。像建华中兴公司一开始只是一个很小的工厂,但是现在却可以收入上百万,而且出口到了很多国家,这对于我们这些比较贫困的国家来说,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我们不仅要学习这个地方,以后也要向整个中国学习,因为我知道现在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其实是在中国和非洲的很多国家都有良好的合作,我们要向你们多多学习。”

(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