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提升文化软实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9-20 10:01:57
分享

作为文化大省,山东近年来合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创新,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齐鲁大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正在加速转变为文化生产力。

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四五十万年前,这里就是古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摇篮。距今7000年至4000年之间,生活在这里的东夷族就实现了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乃至阶级社会的转变,有了比较发达的农牧业和手工业。在山东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龙山陶书”;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最早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古“齐长城”。

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很多至今对世界仍产生深远的影响。山东素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诞生在山东曲阜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在世界上发挥着重大影响。

山东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提升文化软实力
木板年画
山东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提升文化软实力
山东东营的吕剧传承人王玲玲正在教小学生练吕剧基本功
 
山东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提升文化软实力
山东曲阜(孔子故乡)每年在孔子诞辰日举行祭孔大典

 

山东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至今仍然对中华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如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思想家孟子、墨子、书法家王羲之、发明和手工艺家鲁班、神医扁鹊、军事家诸葛亮以及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和小说家蒲松龄等,都以其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卓越贡献而载入史册。

随着历史的演进,勤劳、智慧的山东人民,创造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山东省文化厅统计,山东目前拥有烟台剪纸、诸城派古琴、泰安皮影戏等8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173项,包括潍坊风筝、蹴鞠、鼓子秧歌、吕剧、杨家埠木版年画、山东大鼓、孙膑拳等。

山东地方戏有30多种,较具代表性的有吕剧、柳子戏、茂腔等。此外,泰山皮影戏、山东快书、山东大鼓、胶东大鼓是山东曲艺艺术的杰出代表。山东秧歌流行于全省各地,风格多种多样。

为了进一步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山东近年来实施了各种措施和政策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创新。

2017年山东举办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该活动持续100天。期间,山东在艺术精品欣赏、新兴时尚采撷等六个领域策划开展1000余项、近5万场次文化消费和惠民活动,吸引1.33亿人次参与,拉动文化消费4.2亿元,实现消费总额206.7亿元,扩大文化供给,挖掘文化消费潜力,促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7月20日,第二届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开幕,将历时三个月,在全省市县乡村联动开展。山东省文化厅厅长王磊介绍,本届文化惠民消费季积极探索建立促进文化消费的长效机制,推出“五个一、多方融合”运行模式。“一券”即文化消费(电子)券,“一平台”即山东文化惠民消费云服务平台,“一区”即文化消费集聚区,“一店”即文化产品展销(无人)店,“一示范”即开展文化消费示范县(市、区)和放心文化消费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多方融合”即文化事业产业融合、跨区域文化消费融合、文化与相关部门行业消费融合、文化消费与消费金融融合、文化消费与其它消费融合。

“山东文化消费潜力大,我们将通过增加文化供给、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消费途径等方式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综合性文化消费平台,使文化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山东省文化厅厅长王磊说。

按照山东省的规划,到2022年,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6%。为达到上述目标,未来5年,山东将实施“互联网+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延伸旅游演艺、修学度假、建筑博览、工业遗产等文化产业链条。

未来山东还将运用“文化+”“互联网+”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影视制作、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加快发展网络视听、移动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产业。 (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