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打造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9-20 09:52:36
分享

山东威海打造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

威海风光

威海,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素有“京津锁钥”之称。威海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沿海分布着185个岛屿和美丽的沙滩,境内散布着众多温泉,山、海、湾、滩、岛、泉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滨海风景。

威海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国家森林城市,两次被联合国评为“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城市,先后荣获了联合国“人居奖”和“中国人居环境奖”,被海内外朋友誉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

目前,威海正以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争当“四个走在前列排头兵”,努力打造在对外开放、新旧动能转换、经略海洋、乡村振兴方面的新亮点、新探索、新作为,争取新一轮的发展。

山东威海打造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

威海天鹅湖

对外开放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关键节点,威海提出大力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合作新空间,努力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先行区。

“我们要加快威海城市功能、社会文明、人文魅力和产业经济等国际化步伐,推动开放型城市向国际化城市迈进。” 威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海波说。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是中国与韩国海上距离最近的城市,区位优势明显,投资环境优越。

凭借区位优势,威海与韩国的经贸往来向来密切。2015年,威海与仁川自由经济区被选定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成为迄今为止唯一被写进自贸协定的中国城市。威海在全国率先开通了中韩海运跨境电商出口业务、中韩海运邮路,开通了海运快件业务,启动了海运、邮运、空运三种方式的对韩跨境电商直购进口。

同时,威海还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优势,指导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提前布局橡胶化工、纺织服装、商贸物流、承包工程、船舶管理、渔业合作等产业。

据威海市商务局局长乔军介绍,2016年以来,威海先后组织200多家企业赴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双向投资贸易促进活动。目前,累计已有成山集团、威海建设集团等28家企业在20个“一带一路”国家投资项目47个、设立机构4个,中方协议投资额6.27亿美元。2017年,全市有1354家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贸易往来,进出口额297.4亿元,同比增长26%。

“威海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紧盯世界500强、行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努力打造高质量外资项目的聚集区。” 乔军说。

2017年,全球打印市场的领导者惠普并购威海三星打印机, 并确定把生产基地继续放在威海。为了吸引惠普落户,威海先后引进香港亿和、韩国大振等总投资12亿美元的5个配套项目,与日本富士电机等一批配套项目达成协议,在惠普落地之前实现了“产业全链条”。

去年,威海还引进欧洲最大的电动开关专业制造商--德国马夸特汽车电动开关项目,项目计划投资1.6亿欧元,在威海建设以汽车电子系统与微动开关系列产品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一个个国际巨头安家落户,形成龙头带动作用,催生威海产业发展的新高度。

山东威海打造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

威海每年举办各种国际铁三赛事

新旧动能转换

时下,一场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突破口的深刻变革在山东大地擂响战鼓。作为山东半岛重要的沿海城市,新旧动能转换在威海已全面起势。

威海市市长张海波表示:“新旧动能转换中威海要根据自身定位打造蓝色创新城市、智能制造城市、时尚创意城市和康养健康城市‘四个城市’” 。

今年2月,威海市正式亮出了动能转换的“威海方案”,提出打造蓝色创新城市、医疗健康城市、高端智造城市、时尚创意城市的发展定位,重点培育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威海新旧动能转换绘制出详尽的“施工图”。

结合优势产业基础,威海提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时尚与休闲运动产品和康养旅游这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构建具有威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张海波表示,做优、做强、做大这些“千亿级”集群,是打造现代产业新体系,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目前,威海已设立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威海产业发展基金,通过滚动发展和市场化运作,计划先期形成300亿元的基金规模。

海洋经济

在威海,近千公里的海岸线上蕴含着威海人经略海洋、深耕蓝海的创新足迹。

威海是一个优势明显的海洋城市。海岸线长达985.9公里,约占山东省的1/3,全国的1/18,盛产对虾、海参、鲍鱼、贝类、藻类及各种经济鱼等300多种海产品,“威海刺参”“荣成海带”“乳山牡蛎”等地理标志产品享誉海内外。

2017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6%。拥有各类渔船1.3万艘,其中专业远洋渔船365艘,占全国的14%;水产品产量达到257.4万吨,占全省的28%、全国的4%,是全国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远洋捕捞、海珍品养殖和水产品加工能力全国领先,被确定为中国远洋水产品加工物流基地、中国海洋食品名城。

近年来,威海不断强化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推动海洋渔业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跨越。

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威海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攻克了一批涉海重大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不竭动力。数据显示,目前,威海创建省级以上涉海科技创新平台80个,其中国家级10个。建立院士工作站2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7处,与40多家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关系,全国唯一的浅海综合试验场也落户威海。

今年6月,威海出台了威海市海岸带保护条例、威海海洋强市建设总体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打造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的路线图,提出力争到2050年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发达、海洋文明先进、海洋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强市。

山东威海打造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

威海传统鲁绣

乡村振兴

威海深刻领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咬定“争当乡村振兴走在前列排头兵”的目标,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文化振兴等手段,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威海篇章。

当下,威海现代渔业、特色精致农业、乡村旅游竞相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不断涌现。到去年底,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总量达到626个,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发展到82个,从业人员2.6万人,年接待游客410多万人次。

产业兴,则乡村兴。威海把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围绕以安全、优质为特色的品质农业基地,突出打造现代渔业、特色精致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农业。近年来,威海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省级44家、市级162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年完成销售收入700多亿元,累计带动农户90多万户。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近年来,威海挖掘花饽饽、鲁绣、柳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价值,做大做强产品特色,培育新的产业优势,在乡村文化振兴上趟出了一条新路子。花饽饽、鲁绣等产品现已卖到了迪拜、德国和新加坡等地,真正将民俗文化转化为“真金白银”。

未来,威海将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加快技艺类和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业化经营发展步伐,扶持一批小微企业、培育一批重点企业、打造一批产业园区、创建一批特色小镇,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培植新的产业优势。(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