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由中国茶叶学会、台湾茶协会、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届海峡两岸暨港澳茶业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开幕。
第十届海峡两岸暨港澳茶业学术研讨会在青岛举行
本次研讨会为期两天,设置了茶树资源、育种、生理与植保,茶叶加工、检验、生化与功效,茶业经济与人文等三个分会场,来自大陆、台湾及港澳的近50位专家学者,围绕茶树品种、栽培模式、加工技术、精深加工、茶叶消费等主题,开展自由探究和学术争鸣,共同探讨茶叶品质提升与产业健康发展。
在主题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以《茶叶活性成分的生物可利用性与生物效应》为题,台湾茶协会理事长陈玉舜以《台湾茶产业多元发展新思维大突破:茶创、文创、生活微商与休闲观光》为题,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徐云碧以《分子植物育种:机遇与挑战》为题,台湾茶协会创会理事长区少梅《茶中遨游之我思、我见——回应朱敬一院士有关茶的38个问题》为题分别作了主题报告。与会嘉宾还结合新时代茶产业发展,通过权威的讲授,交流茶叶领域创新技术和产业前景,激发了创新思维,拓宽了发展思路,推进茶产业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消费与贸易国,当前,正值中国茶产业转型提升、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产能过剩、贸易壁垒、缺乏品牌引领等茶产业面临的问题,困扰着茶产业的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乡村振兴战略下茶业的责任与机会,引领中国茶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带动茶农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具体体现。
记者从本次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中国茶产业的出路在融合,重点在三产和延链。茶产业融合发展,本质上就是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的内部化。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要不断创新思路与方法,选育特色茶树良种,探索优质高效的栽培方式,提升茶叶加工技术水平,开发新型茶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推进茶业供给侧改革,实现茶叶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要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发掘和发挥茶、自然与人文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建设标准化、生态化、彩色化的美丽茶园,在产业发展中注重融入文化元素,拉长产业链,培育新业态,打造茶旅模式,提升茶产业整体效益及品牌效益,推动茶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首届海峡两岸暨港澳茶业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在福建福州市举办,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届,会议交流内容涵盖茶树育种与栽培、茶叶生化、茶叶加工与深加工、茶树植保、茶业经济与文化等茶学各个领域,随着茶叶科技不断发展和茶叶产业链不断延伸,交流范围不断扩大,交流人次不断增加,已经成为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茶叶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推动两岸四地在茶业、医学、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两岸四地茶人的友谊。
(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