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   本网专稿

改革开放助推烟台走向时代前沿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8-08 15:18:21
分享

改革开放助推烟台走向时代前沿
烟台开发区城市展示中心

1984年,烟台成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之一,经过近40年的开放发展,烟台成为全国大中城市经济实力前20位的城市,成为一座产业体系配套完备、双向开放格局初显、城市地位和国际形象日益提高的现代化城市。

开放型经济由弱至强

从1984年开放至今,烟台三次产业比由43.8:34.6:21.6调整到6.8:50.0:43.2,进出口额由1.7亿美元跃升到3077.6亿元,进出口企业由1家增加到4496家,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795元提高到10.4万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623元和505元上升到41837元和18051元,2017年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全市约40%的GDP、50%的税收和60%的城镇就业,开放成为烟台发展当之无愧的第一动力。

截至2017年底,烟台累计吸引9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14029个,实际使用外资342.3亿美元,有101家世界500强在烟台投资设立151个项目,培植起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汽车、电脑、手机、船舶、葡萄酒、黄金、核电、聚氨酯、新型材料、特种化纤等10大产品集群,烟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全省第1、全国第8。

在抓招商、引项目的同时,烟台还不懈地走出去、拓市场,完成了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的转变。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有336家投资主体在72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539个,其中中方协议投资67.2亿美元,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跨国企业。烟台万华以12.63亿欧元并购中东欧最大异氰酸酯生产商宝思德化学公司(BC)96%股权,MDI产能进入全球前三位;绿叶集团2.7亿美元并购澳大利亚第三大私立医院,是我国目前医疗行业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为烟台赢得了国际声誉。

打造开放的营商环境 引资引智

在当前越来越注重时间和效率的背景下,烟台“一次办好”和“放管服”改革都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今年,烟台开展了“3545”专项改革,大力精简环节和流程,全面压缩办理时限,新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可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45个工作日内完成。近日,烟台市还出台了双招双引、园区改革、会展业发展等一系列改革力度大、含金量高的政策,为未来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政策支撑。

烟台还正全力推进环渤海高铁、国际机场二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紧规划启动地铁项目,争取早日开通欧亚班列,开通加密烟台通达世界的海、空航线,着力打造面向东北亚国际大通道的“桥头堡”,以大物流吸引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汇集。围绕保障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烟台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强化土地、资金以及水、电、暖、气、讯等要素保障,消除企业加快发展的后顾之忧。同时,烟台还对标国际一流标准,继续加大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国际酒店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国际化教育、医疗、居住、生活环境,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仙境海岸 鲜美烟台”再出发

2017年,烟台成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试区三大核心之一、获批“一带一路”海上重要节点城市、国务院批复设立中韩(烟台)产业园,在这一系列重大战略叠加的带动下,烟台的对外开放将实现更大跨越式发展。

接下来,烟台将围绕中韩产业园发展、外贸转型、跨境电商等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积极争取自贸试验区、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服务外包、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贸易等国家试点,为开放发展赢得更多支持、创造更好条件。

近40年的发展蝶变,让烟台走向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烟台城市文明程度也跃上了新的台阶,成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七连冠城市和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等荣誉称号。

(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