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1月18日讯 18日,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17年度山东工业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工业结构优化、质效提升,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新旧动能转换开局起势
山东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钱焕涛介绍,山东省经信委建立工业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库,编制2017年全省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导向目录。在全国率先出台企业技术改造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山东省企业技术改造条例》,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平台、新材料、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大数据、节能降耗、消费品“三百工程”、船舶工业、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等方面密集出台30多个政策文件。
会同省财政厅安排5.9亿元资金,用于重点行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机器换人”、装备首台套和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双创示范基地、企业上云、节能降耗等专项工作。
推动新一轮部省战略合作,完成省政府与工信部推进山东工业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前准备工作。在绿色制造、循环经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全年争取国家各类专项资金58.7亿元,创近年来最高水平。
制造强省战略纵深推进
启动支柱产业集群三年培育计划和主导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行动,首批培育支柱产业集群7个、主导产业集群7个,新培育3家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青岛市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盐业体制改革稳妥推进,成品油市场供应稳定。促成中德工业设计中心落户烟台,北斗数据中心、国家高分数据应用中心山东分中心先后在济南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同时启动全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自6月22日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共关闭转产化工生产企业558家、停产整顿2109家。
去产能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压减粗钢产能527万吨、生铁产能175万吨。铁腕清除“地条钢”企业36家,取缔产能675万吨。压减煤炭产能516万吨,清理整顿电解铝违规产能322.5万吨。指导27家地炼企业淘汰落后装置85套、产能6637万吨,组建山东炼化能源集团公司,推动地炼行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创新创业活力迸发
2017年,山东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暨第二十六届山东省产学研展洽会,推进纺织服装设计国家平台建设和纺织智能印染专业化综合平台建设,新培育5家企业进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行列。推动1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建设,新培育27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4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居全国第一位。持续推进工业设计中心建设,新认定6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实施百年品牌培育工程,重点推动60家大企业和119家高成长性企业的品牌高端化发展。出台《关于培育发展中小企业新动能的意见》,树立了363家中小企业创新转型优胜企业典型,推广237个新经济新动能典型案例。制定出台《山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安排省级专项资金扶持培育9个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预计全年新增中小企业34万户,总数达到224万户,居全国第三位。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程度明显加深
在全国首创“云服务券”财政补贴制度,开展“云行齐鲁”企业上云行动,上云企业超过5000家,减少企业信息化支出1.5亿元。实施“山东工业云”平台二期改造工程,新增150套付费软件服务,每年可为上线企业减少软件费用支出2.5亿元以上。11个项目入围国家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居全国首位。四大通信企业与省政府战略合作协议进展顺利,全年完成信息基础设施投入234亿元。总结推广首批32个“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建设经验,启动实施第二批“信息化扶贫示范镇”试点。推动省政府与华为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华为(山东)软件开发云、华为(潍坊)物联网创新中心等一批项目落户我省。
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
深入实施企业家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和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热情。持续抓好企业家培训,全年举办各类专题培训15期,共培训企业家2500余人。组织企业参加第19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等国际展会,举办山东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国际太阳能利用大会等20个专业展会,有效推动市场开拓和产品营销。
重点打造19个行业电商平台,累计开展85场工业电商百县行活动,培训企业7632家,帮助1327家企业开展了网络营销。启动“山东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编制工作。精心组织煤电油气运供应保障,省内电煤合同累计兑现率98%,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积极衔接省外来电,全年接纳572亿千瓦时。推动政银企对接,建立“5+4”去产能行业企业“白名单”制度,累计向全省金融机构推荐1847家企业2624亿元的资金需求,其中,已落实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首批贷款560亿元。
绿色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山东在全国率先制定《山东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绿色评价地方标准,依法推进绿色制造和节能工作。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建设,加快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完成省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二期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在汽车发动机、工程机械、机床等领域新培育了一批再制造企业。
深入推行清洁生产,备案59家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机构,确定149名清洁生产专家,公布35家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325家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415个。规范再生资源行业发展,32家企业列入工信部准入公告,数量居全国首位。制定燃煤锅炉电能替代专项行动计划,对实施电能替代的1435个燃煤锅炉给予谷段电量奖励,年减少标煤约10万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