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在中国粮食深加工产业科技创新暨玉米果糖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位于山东邹平的西王集团召开。与会专家呼吁国家有关部门通过政策扶持,加快推进玉米果糖对蔗糖的替代,以解决我国蔗糖长期依靠进口和玉米库存高的局面。
会上,来自国家粮食局、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淀粉糖分会、中国淀粉协会淀粉糖分会等机构的专家一致认为玉米果糖在对蔗糖的替代上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呼吁对玉米深加工、功能糖产业予以政策支持,推动淀粉糖进入生活。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玉米储库存总量约2.34亿吨,而且目前玉米加工利用方式相对固定,主要以淀粉、酒精、饲料为主,玉米库存消化面临压力。与此同时,据中国糖业协会资料统计显示,2014年-2016年度,中国蔗糖年消费总量在1500万吨左右,近年来国内产量维持在900万吨左右,整个蔗糖市场供需不平衡,大约存在600万吨市场缺口,只能靠进口等途径弥补。
对此,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表示,作为中国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西王集团已先后投资十几亿元研发的国内首创玉米果糖,将果糖一次性结晶收率提高至50%,并使果糖的生产成本降到蔗糖成本区间,填补国内空白,打破了国际上少数国家对果糖生产技术的垄断。
“我们的目标是把玉米果糖做成大产业,既可以拉动玉米去库存又可让老百姓吃上健康的糖,最终用它替代蔗糖。”王勇说。为了推动玉米果糖产业这个“甜蜜事业”的发展,王勇甚至表示愿意与同行业无偿共享西王集团历经10余年十几亿元研发的玉米果糖生产技术。
玉米果糖,是从玉米中提取的果糖,甜度是蔗糖的1.2到1.8倍,具有甜度高、对血糖影响小、不易致龋齿、控制体重、保健、护肝等特性,在医药、保健品领域可制作果糖注射液,还被用于糖尿病及肝病的辅助治疗等,可替代蔗糖,其成本低于蔗糖。
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长石维忱表示,用果糖替代蔗糖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可以有效弥补蔗糖消费缺口,替代进口蔗糖,协调国内蔗糖的供求关系,破解国内食糖供需矛盾。同时,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日益增多,玉米果糖的更加天然和健康安全特性,将对“谈糖色变”的中国全民健康状况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据专家介绍,目前全球果糖总产量大约在30万吨左右,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ADM、以色列格莱姆、英国泰莱、土耳其TAT、以及中国西王集团等,并且全球需求量每年呈15%的速度增长。而中国玉米果糖需求量则每年呈30%的速度增长。
西王集团总裁王棣透露,作为国内唯一实现玉米果糖规模化生产的企业,该集团计划在当前年加工5万吨果糖生产线的基础上,报批建设世界第一条50万吨果糖生产线,进一步扩大玉米深加工能力和果糖生产规模,打造世界最大的果糖生产基地。王棣表示,项目建成后,可年新增消化玉米100万吨,届时集团年加工玉米达到400万吨。
对此专家表示,随着玉米果糖制造工艺的成熟和市场逐步拓展,为消化我国玉米库存打开了新的路径。按每10吨玉米生产5吨果糖,2016年全国600万吨的白糖市场缺口来测算,如果能全部实现果糖替代,每年可消化玉米1200万吨。另一方面虽然很多食品企业目前已认识到了使用玉米果糖成本等各方面的优势,但要改变既成产品的“配方”,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希望国家有关部门通过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对玉米果糖在食品配料领养的应用予以积极引导;对有生产能力、生产技术的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予以政策支持。” 石维忱说。
(中国日报社山东记者站)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