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论坛在山东烟台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7-28 09:24:15
分享

7月27至28日,第五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山东烟台举办。来自全国高等院校、智库研究机构、知名媒体的专家学者400余人参会,围绕“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主题展开研讨。

作为本届研讨会的分论坛,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专题论坛在7月27日下午举办,共有政府、高校及媒体等领域的16位政府人员、知名学者及专家围绕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自己的专业和领域就如何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山东广播电视台台长、党委书记,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吕芃发表致辞。吕芃谈到,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吕芃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经历分享了文化走出去的故事。他认为,要做好中国文化走出去这项工作,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其次,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第三,要选择合适的形式和载体。

“文化走出去,必须要有好的作品,好的载体和形式,让别人能够接受。同时,还要尊重对象国具体的传播语境和大家都能接受的共同的价值观。” 吕芃说。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魏长民结合山东省省情,从“1133”战略目标出发,谈到如何发挥齐鲁文化优势,向世界讲好山东故事。他认为,要做到强化1个品牌,实施1个规划,建好用好3个平台,做好3篇文章,才能提升山东文化对外传播能力,增强齐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魏长民介绍,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孔子及儒家思想,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山东对外传播和文化交流最靓丽的名片。山东大力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孔子故乡 中国山东”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提高。

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孟建认为,在 “一带一路”的五通中,民心相通是根本。而民心相通中,文化相通是关键。他也指出当下“一带一路”的文化沟通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一带一路”沟通的策略性问题。

中国日报社原总编辑朱英璜为分论坛做了总点评。他重点谈及自己听会的基本感受。朱英璜说,分论坛的发言嘉宾对于“什么是文化”,“怎么对外传播文化”,“怎么评估文化传播的效果”三个问题都做了较好的探索,但对于“什么是中华优秀文化”、“将中国文化中的什么内容传播出去”、“传播效果如何评估才是最有效的”等问题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赵瑞雪)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