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6月30日讯(记者 刘妙)为全力推进创城工作,烟台高新区实现并完善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将新建住宅小区、企业、科研院所、学校以及主次道路、沿铁路、高速公路两侧200米可视范围,全部纳入环卫保洁范围。共招标确定了3家垃圾清运单位,有环卫工人111人。据了解,这些一线环卫工人的平均年龄普遍较高,60岁在团队里属于“年轻人”,常年的日晒雨淋更是给他们添了几分沧桑。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对环卫工人真实的写照,也是高新区深入推进创城工作的重要环节。清扫街道、社区;擦洗并清倒垃圾桶;清理下水道和沟渠以免阻塞;清理步行道杂草以及绿化带垃圾……一身橙色的工作服,寒来暑往、雨雪风霜,环卫工人们总是忙碌的穿梭在大街小巷,守护着我们的城市环境卫生。是他们,每天清晨奏响了劳动乐章的第一个音符;是他们,用一个簸箕端出了城市的整洁;是他们,用一把扫帚扫出了城市的文明。他们是默默的奉献者,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他们在花甲之年,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担当起一份令人尊敬的责任。近日,记者走近高新区小红帽公司的环卫工人,记录他们的工作的点滴。
捡垃圾5个小时弯腰上百次
一身工作服、一辆三轮车、一把铁锹、一把大扫帚、一把小扫帚、一个垃圾袋,是一名基层环卫工人的标配。
早晨6点,64岁的孙洪山来到自己的作业地段,他要赶着大清早路上车辆、行人稀少,对路面进行“大扫”。“大扫”是他们的专业术语,就是要对街道、自行车道、人行便道、绿化带一一进行清扫。由于树叶和乱丢的垃圾通常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和绿化带里,没办法用大扫帚清理,只能弯腰一点点的捡。
太阳慢慢的升高,路面不断升温,感觉就像是被放在了蒸笼里慢慢加热,呼进来的空气都闷热而粘稠,而孙大爷还在一次次弯腰去捡拾垃圾。
“垃圾多的时候可能一上午得弯腰捡上百次,我都习惯啦,这就是我的工作。有些人会主动把垃圾送到手上,我都要说一声谢谢。”孙大爷又一次捡出藏在绿化带中的垃圾,有些吃力的直起身子说,“也有人故意把垃圾塞进树丛里的,垃圾桶就在前面。真希望大家都不要乱扔垃圾了。”
躲车辆工作中随时可见的危险
“大扫”之后,孙大爷拿起垃圾袋和小扫帚,开始了“溜街”——就是负责的路段来回巡视,看到垃圾就要打扫,随时保持路面的清洁。蓝海路上车辆车速普遍较快,孙大爷一边清扫,一边小心躲避着车辆。
他说最害怕开快车的司机,遇到环卫工人不减速,有些还呵斥。“看到红绿灯才知道减速,大活人还不如个红绿灯。”孙大爷无奈地说。
“环卫工的工作既辛苦,又危险。路上的豆浆杯、废纸屑,好多是车窗扔出来的,”负责相邻路段的刘美玉说,她甚至被车窗里扔出的矿泉水瓶打到过头部,“还好里面没有水,不然后果不敢想象。”
此外,高新区建筑工地多,渣土车多,稍有不慎,就洒落一地砂土,破坏城市环境的同时容易造成隐性危险,也给环卫工增加不小的工作量。小红帽公司高新区负责人表示,希望每一家建筑工地严格管理渣土车出入,共同维护城市环境卫生。
路面干净就是自己最大的骄傲
下午两点半,负责科技大道的曹玉林正在细致的擦着公交车站前垃圾桶。他今年60岁,儿子、儿媳在513所做科研工作,把老两口接到烟台是为了照顾孩子,共享天伦之乐。孙女上幼儿园后,曹大爷却坐不住了,主动应聘做一名环卫工人。家里人不理解,觉得环卫工作又累又危险,还不“体面”。
曹大爷没有妥协,“趁我现在还能劳动,要为这个社会做一份贡献。看着路面一点点干净,就是我最大的骄傲。”
几个月下来,曹大爷总结了自己的一套扫地方法,“这个活看似简单,其实挺难,一般人可干不来。左手朝上,右手往下压,这样既省力又能清扫彻底。”言语中,他透露着对环卫工作的热爱。
共创文明城市改变陋习 给环卫工人一份尊重与安全
辛苦、高危、脏累,这些词都是环卫工作的标签,为了维护干净整洁的城市形象,高新区的环卫工人们日复一日,将单调而辛苦的工作干的一丝不苟,恪守着“脏了我一人,洁净千万家”的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创建文明城市挥洒汗水。在为他们点赞的同时,也呼吁广大市民改变陋习,共同维护城市环境卫生。
当我们走在干净、宽敞的街上时,当我们随手把垃圾扔在地上时,多想一想环卫工人们,他们或是一扫帚一扫帚去清扫着路面,或是拔着行人道上的杂草,或是擦洗着垃圾桶、果壳箱……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却风里来、雨里去;他们被称做“城市美容师”,自己却个个黝黑、苍老。
他们并不奢望太多,只希望能得到一份理解、一丝尊重与安全。我们只要多走几步路,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就可以让环卫工人少弯一次腰,少一点辛劳,多一份安全。开车经过环卫工人时,请放慢一点车速,拒绝车窗抛物,就可以给环卫工人多一份安全。
目前,烟台市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呼吁大家心怀对环卫工人的敬意,改变陋习,自觉维护身边坏境,关爱环卫工人,共创文明城市。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