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淄博藏梓村,通过旧村改造后,全村300多户村民全部搬进新楼房。新华网 江昆摄
新华网济南6月27日电(记者 郝桂尧 缪俊逸) 黄金六月,鲁中大市淄博的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透过麦芒,一个蝶变的农村新图景正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徐徐呈现。
从“一处美”到“一片美”、 从“外在美”到“内涵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淄博创新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顶层设计、舆论先行、典型引路、考核激励、全面覆盖”的“淄博模式”,让文明之花开遍阡陌乡间。
“一处美”变“一片美”,打造“风景”不做“盆景”
“上班带雨靴,下班一身灰”。想起搬迁之前的老村环境,临淄白兔丘北村的木工李建民仍然心有余悸,因为道路泥泞,每天上班要背上雨靴,到了厂子后再换上工作鞋,道路两侧堆满了秸秆堆、瓦块堆,站在路东口望不见路西头。
2003年,白兔丘北村经过重新规划后进行了集体搬迁,村民统一搬进了规划一致的新村,修路、绿化、照明,并成立了一支15人的清洁队,让这个曾经脏乱差的小村发生了巨变。
如今,该村家家户户种植桂花,大力发展“盆景经济”,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还能实现每户每年3-5万元的增收。
穿梭在淄博的各个乡村,记者发现,像白兔丘北村一样统一规划、建设,高标准实施城乡一体化的新农村遍地开花。
临淄区委宣传部长国爱梅介绍,以全国文明镇敬仲镇为例,全镇50个村按照一个标准进行整治:所有大街小巷全硬化、无死角,道路村村通、村村连;所有路两侧实现立体式全绿化;所有主干道安装路灯;生活垃圾全部日产日清。
“一朵鲜花装扮不出美丽的春天,几个盆景也形不成独特的风景。”正像淄博市委宣传部部长毕荣青说的那样,淄博在实施农村文明建设中,打造风景不做盆景,努力实现全覆盖。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