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商务局实现省级贫困村整体脱贫

来源:胶东在线
2017-06-08 14:50:41
分享

胶东在线6月8日讯(通讯员 高鸿翰) 李家岚是莱阳市羊郡镇的北部山区村,人均耕地保有量仅0.8亩,村集体多年没有收入,2014年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精准识别贫困户27户、4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自开展驻村工作以来,烟台市商务局结合当地村情实际和山林资源,以新理念、新模式推动精准扶贫工作,鼓励村民向山林要产业、向生态要效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2016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6万元,人均收入6000元,实现整体脱贫,走出了一条新产业扶贫、新理念致富的精准扶贫之路。

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以有限的扶贫资金夯实村庄发展根基。驻村工作开展以来,烟台市商务局驻李家岚村第一书记工作队秉持“基础建设是长远发展的基石,路是通向未来的希望”,立足村庄实际,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两年多的时间,通过利用局内资金、协调政策、资金、赞助等方式,筹集资金151.2万元,为村庄建设函桥1座,硬化道路5.5公里,安装路灯18盏,在村庄道路两旁栽种绿化树木221棵;筹集资金20.5万元,建设1000平方米文化广场1座,实现了村庄主干道路全部硬化、绿化、亮化。购置文学名著、农业用书、儿童读物等图书750余册,建立农民书屋1处,为村民农闲休闲提供了好去处,进一步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争取扶贫资金15.2万元,用于建设水源地保护项目、修缮村内供水管路,保证自来水24小时供水入户。整合行业资金70万元,加固水库堤坝、改造水利设施,使村内水库、平塘相互连接,当水库库容满额或村内平塘干涸时,水库存水顺着地下管道流入平塘,既可排除汛期危险,又可统一调配水源用于农业生产,村内水浇地覆盖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目前的95%。

创新“党支部+”发展思路,最大限度凝聚发展合力。扶贫重点是扶思想,思想解放了,才能干事创业;村民最信任的便是集体,要办好村里的事,必须依靠党支部,只有党支部走在前头,干出亮点,才能以点带面,引导群众解放思想,共同致富。过去李家岚村乃至羊郡镇北部山区农民主要靠传统农业和生猪、肉鸡养殖业生活,不仅经济效益较低,而且会对周边环境乃至地下水源产生严重污染。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从强化党支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入手,推行“党支部+农户+基地”发展模式,把党支部的带动作用真正体现到致富发展当中。2015年起,驻村第一书记抓住本村拥有食用菌养殖技术的老党员返乡创业的契机,帮助其社会融资212万元,争取扶持资金210万元,配套建设生产车间、无菌接种室、菌袋培养室、常压蒸汽锅炉、堆料场等设施,建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莱阳市林下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带动村集体利用扶贫资金30万元,建设10米*26米规模的种植大棚5座。由种植基地提供菌棒和种植技术,并对产品进行回收和销售,不仅可以增加村民收入,每年还至少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元,保证了贫困户持续脱贫。同时,带动本村和周边村民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流转土地入股、自建大棚或改造禽畜养殖大棚,开展食用菌种植,发展“林下经济”,加快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实现经济效益、民生效益、生态效益的“三效合一”。

构筑脱贫致富“快车道”,打造长远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依靠食用菌种植大棚项目,李家岚村摘下了贫困帽,村集体和村民也有了稳定收入,但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致富问题,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又把目光投到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上,着力打造长短结合、梯次发展的扶贫模式。一是推动抱团发展。将继续利用扶持资金,建设12米*30米种植大棚1座,扩大种植规模,逐步带动本村及周边北黄家、大黄家、车家疃等村村民开展食用菌种植,不断提升规模效益、增强聚集效应。二是推动高效发展。在食用菌产品选择上,将继续探索发展经济价值更高的灰树花、松茸等食用菌产品,并注册以村庄神话故事命名的品牌“龙潭谷”,利用线上线下共同经营的模式,打响知名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三是推动生态发展。积极融入莱阳市发展大战略,抢抓丁字湾生态旅游度假区开发机遇,大力吸引5公里范围内娘娘山、三驾寺等旅游项目所带来的人流,积极发展观光农业,把村民深度嵌入到产业发展的链条中去,使村民都能够参与、分享产业链的增值收益,不断完善产业扶贫道路,推动农业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农民致富,集体增收。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