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食品产业是青岛市传统优势产业,目前正将新旧动能转换作为重要使命,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全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去年,全市食品产业链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1.43%,成为我市第二个突破2000亿元大关的产业链。当前,我市食品产业正全速转向制造智能化、品牌高端化,在我市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中走在前列。
我市食品产业链主要包括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酒及饮料制造、食品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
饮料制造行业,主要依托青啤、饮料集团、琅琊台、即墨老酒等骨干企业,发展高端酒类产品和营养型、功能型、果蔬复合型饮料;
食品制造行业,主要依托圣元、迈高、新希望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乳制品、方便食品、调味品及功能性食品;
农副产品加工行业,主要依托六和、九联、康大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畜禽精深加工产品、水产品、花生制品、辣椒制品、萃取保健食品及高档罐头制品,打造绿色特色产业;
食品机械行业,主要围绕食品加工,重点发展粮食加工、油料加工、水产品加工、禽畜屠宰加工装备和饮料制造、食品包装及食品检测与控制等装备。
市经信委的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全市食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20户,工业总产值达到2088.9亿元,同比增长8.31%,高于全市1.2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1.43%,成为我市第二个突破2000亿元大关的产业链;完成出口交货值373.84亿元,同比增长7.92%。
从行业看,去年我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完成1504.8亿元,同比增长8.6%;食品制造业完成354.8亿元,同比增长8.1%;饮料制造业完成191亿元,同比增长5.7%,行业发展势头明显回暖,总产值增长幅度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去年受国外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和美元升值影响,我市食品产业出口压力逐步缓解,出口形势向利好发展。
身处轻工业领域,来自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倒逼我市食品企业提早转型,率先实施新旧动能的转换。
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去年以来,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依托多年间建立完善起来的流程制造优势,我市食品行业不断加快智能化升级改造步伐。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基于智能制造的新建和续建项目达到32项,总投资额超过8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4亿元;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竣工21项,完成投资17.3亿元。随着这些重点项目的建设推进,青啤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康大万叶生物科技公司两家企业顺利建成数字化车间;正大(青岛)食品有限公司、青岛康大海青食品有限公司、青岛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建成数字化生产线。智能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我市食品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食品安全水平,为整个产业的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以青啤、崂矿、圣元、青食等骨干企业为代表,我市食品产业近年来正凭借在产品质量上的孜孜以求和品牌培育上的精耕细作,加速迈向品牌高端化,品牌价值逐步显现,品牌内涵不断提升。
在2016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青岛啤酒以1168.75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第22位,连续13年蝉联中国啤酒首位;青岛啤酒公司旗下的崂山啤酒、汉斯啤酒和青岛啤酒博物馆,分别以155.76亿元、113.67亿元和45.58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第203位、第291位和第440位;崂山矿泉水以48.76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第418位;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以42.36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第462位,全市食品饮料“品牌群落”的生态效应凸显,成为全市品牌建设的生力军。
“当前,食品工业经济运行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汇率波动、环保支出等因素,将给食品产业带来很大压力。但与此同时,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食品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因此,食品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市一位食品产业专家分析。
目前,我市食品企业正把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从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入手,努力在供需结构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匹配和优化,获得升级发展的更大机遇。
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需求,青啤公司精心谋划“供给侧”,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为抓手,以“丰富多样的品种、过硬的产品品质、叫得响的中国品牌”,迅速切入一个个细分市场,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引领消费潮流。同时,青啤公司还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制定生产方案,创新推出“青啤快购”,将细分市场的新品首先在线上推出,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我市食品企业转型提供了典范。
据记者了解,我市今年围绕食品产业将重点开展四项工作,推动该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
一是推动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推进食品工业结构调整。
二是加快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引导食品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产业园区集中。
三是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促进食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
四是在食品工业企业中贯彻实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记者林刚)
新闻链接:
青食:品质擦亮老字号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创立于1950年的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是青岛华通集团所属企业,产品包括饼干食品、花生制品等六大系列100多个花色品种,年生产能力达5万吨。
食品产业竞争十分激烈,在钙奶饼干领域,国内生产企业近年来大幅增加,仅临沂一地就有2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而无论市场环境如何,青食的钙奶饼干等产品一直保持着强劲竞争力,钙奶类单品种饼干年产量居全国首位,原因何在?
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国岗认为,青食能够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始终像爱护眼睛一样呵护自己的品牌,通过持之以恒的质量坚持、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品牌不断迈向高端化。
“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半个多世纪以来,青食将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管理作为市场制胜的法宝。1997年,青食在我市企业中首批通过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此后又先后通过HACCP食品安全控制、ISO14001环境管理等一系列高标准认证,并因为企业内控标准始终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成为全国食品行业参与制定标准最多的企业之一。
“我们生产钙奶饼干一直坚持传统配方,即使成本高、工序繁琐,也一直坚持不用蛋黄粉,只用鲜鸡蛋。生产中使用的面粉,在质量标准上一直高出国家规定标准。”孙国岗说。据介绍,青食对每批采购进厂的生产原料,都由供应部门、技术中心、企管部门联合进行检验,并定期去原料提供企业进行查验,绝不允许原料存在任何质量问题。
在产品质量上始终如一的追求,使青食的钙奶饼干、花生酱等产品不仅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山东老字号”等称号,更重要的是,在用户那里长期拥有极好口碑,成为同行业中响当当的精品和高端产品。
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为适应新的市场竞争形势,青食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努力实现新旧发展动能的转换。
青食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全程数字化燃气生产线投产,成功实现关键岗位“机器换人”,操作起来比以前大为简便、精确,不仅改善了饼干的生产工艺,还可以节能15%以上,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提高25%以上。“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在采购、核算、生产、包装、码垛等各个环节,都将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孙国岗说。
不仅如此,青食还积极应用互联网,建立网上商城,开通天猫、京东、苏宁易购、飞牛网等网店。去年,青食利用互联网实现线上销售400万元,今年线上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1000万元。
依靠强劲的创新能力,青食这些年来根据市场需求,每年都推出近20个新品种,形成了以钙奶饼干为龙头,包括无蔗糖钙奶饼干、巧克力涂层饼干、青岛味道钙奶饼干、焙养系列饼干等系列产品的产品群,以越来越大的品牌影响力挺进高端市场,满足市场上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记者林刚)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