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季农忙时。人民日报记者在农村采访时发现,“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是当下不少农村面临的窘境。
“谁来种地”是个大问题。表面看,随着城镇化进程提速和人口流动提速,很多农民特别是新生代农民离开土地,到城市里工作、定居,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谁来种地”成为许多人担忧的事情。假如越来越多的土地没人耕种,会导致土地荒芜、资源浪费,危及我国粮食安全,后果很严重。
其实,“谁来种地”和“没人种地”不是一码事。这些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没有减少,而是持续增长。如果种地的人数减少,那么,粮食产量不降反增至少可以表明两点:种地的那些人,平均每个人种的地更多了;科技被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带动了粮食增收。调查也表明,现在国家政策好,种地有补助,广大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并不低。在农村,除了在城里打工农忙时请假回家种地、留守老人和家庭妇女种地外,不少耕地流转到了种粮大户、“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的手中,“没人种地”的担忧大可不必。
也必须承认,有的农村也是存在抛荒等问题。最近央视记者调查显示,一些普通农户种小麦亏损,而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的种植大户可以集中耕作,但由于粮价走低、流转费看涨,经营压力增大。种粮成本下不来,种地收益上不去,基础设施跟不上,大灾来了扛不住,种地积极性从哪儿来?种地收益上去了,土地才不会被撂荒。说到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谁来种地”的难题才能找到答案。
“谁来种地”这个问题,说到底就是愿不愿意种地、会不会种地、什么人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谁来种地”令人担忧吗?“没人种地”是现实还是假象?“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能取代一家一户的种地模式吗?新锐大众用户可通过回复评论本条稿件留言提问,欢迎大家就此谈谈看法。
推荐